|
|
二十大代表答记者问: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作者:周斌 发布时间:2022-10-20 10:19:40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等重要领域立法;继续集中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4位党代表,就法治建设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安定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扎实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定,保护了人民安宁。 许甘露介绍,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口的命案是0.5起。10年来,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2021年,杀人、强奸等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和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64.4%、56.8%、96.1%、62.6%和59.3%。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改革治安管理、户口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围绕人民群众出行办事息息相关的“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三大证件,不断优化流程手续,推出“网上办”“异地办”“一门通办”“全国通办”。 许甘露说,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公安机关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防范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继续集中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不断增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创新分量和群众力量,努力实现打击更精准、管理更高效、服务更高质,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许甘露说,过去十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公安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出台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规章22件,制定了一系列执法细则、行为指引、操作规程,确保公安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在执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案,不断改进执勤执法方式,强化执法全流程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五项制度”:推进受立案制度改革、实行现场执法音视频记录制度、推行办案全程监督制度、深化执法公开制度、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许甘露说,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和执法责任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融入公安执法各方面和全过程。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形成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大幅度持续下降,危险驾驶、电信诈骗等新型危害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大幅度上升。 童建明说,根据这样的犯罪结构变化,检察机关在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从严追诉的同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充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进社会和谐。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从2012年的69.7%下降至今年前9个月的28.3%,充分体现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办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有影响性的正当防卫案件,向社会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同时,检察机关着力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最高检会同公安部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目前已建立3600多个协作办公室。2013年至今年9月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1.9万件。 童建明说,检察机关坚持以能动履职促诉源治理。深入落实“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最高检围绕校园安全、窨井管理、网络整治等问题,发出了第一至八号检察建议,推动治罪与治理有机结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发生。 近年来,检察公益诉讼备受社会关注。五年来,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1万多件,平均每年14万多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 童建明介绍说,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最高检先后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人民群众的关切问题。 最高检明确提出“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为最佳司法状态,以磋商、诉前检察建议促进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履职。五年来,98%的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在诉前得到了有效整改;检察建议不能落实的,提起诉讼3.5万件,99.7%获得法院裁判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童建明说,检察机关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实更好地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贺荣说,新时代的十年,人民法院坚持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有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一方面,司法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目前,知识产权审判范围已经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权利保护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规制等相关案件,纠纷类型越来越多样。2013年以来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73.8万件,年均增长24.5%。 另一方面,激励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效果更加彰显,如出台意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审理电商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案件,不断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贺荣说,随着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近年来,法院收案数量大幅增长:从2013年的1421.7万件上升到2021年3351.6万件,结案标的额近50万亿元。面对大幅增长的案件量,如何保障司法公正、践行司法为民? 贺荣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严格公正司法作出明确部署。下一步,人民法院将坚决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律平等保护,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继续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公正审理教育、就业、养老、住房、婚姻等涉民生案件,继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严格公正司法,继续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纠纷实质性化解。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回应群众对法治工作新期待 行政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共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法规466件次,其中制定56件、修改46件次,“一揽子”修改327件次、废止37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左力说,司法行政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始终坚持党对行政立法工作的领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完成重大立法项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全局,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等重要领域立法,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持续提升行政立法的质量和效率,聚焦实践问题和立法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拿出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好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保证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左力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将重点聚焦在“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四大职能”主要是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具体包括: 加快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面开展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专项清理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局和全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快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依法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刑事执行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法治为民宗旨,发展壮大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进一步夯实法治社会根基。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履职尽责,用高质量的法治保障高质量的发展。”左力说。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