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模范之花”春色满园
——“全国模范法院”永安法院印象记 作者:廖欣 发布时间:2020-05-18 13:59:43
“全国模范法院”“全国优秀法院”“福建智慧法院创新联系点”“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法院的党建工作室内,一块块荣誉牌匾熠熠生辉,引人瞩目。法院处处充满了创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国法院首家送达服务中心里,手机短信、上门等送送工作井然有序;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熟练地运用“微法院”平台,开展跨域立案…… 永安市法院是三明市法院系统的老典型,全院上下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赢得了一项项“金字招牌”。早在上世纪90年代,西洋女子法庭就闻名全国。2016年,永安市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 “全国模范法院”荣誉称号。这是全国法院系统集体的最体荣誉,永安市法院是福建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法院。 百花齐放,方能春色满园。立足新起点,永安法院探索司法事务改革、应用智慧法院人工智能,在“全国模范法院”这一品牌的基础上,推行“一支部一品牌”“一庭室一品牌”,更多的“模范支部”“模范庭室”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 党建引领,这支队伍能战斗 “把支部建在庭上,用党建推动文明创建,做好司法服务。这是我们的经验。”永安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颖说。 铸造法魂,当先凝聚人心。永安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着力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用好法官办好案的坚强基层法院党组,以党建引领法院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把全院干警统一到同一面旗帜下。 陈颖说:“院党组出台‘院长荐读荐学’实施方案,实行副科级及中层副职以上干警在外就晚餐等应酬活动报备制度,每年邀请永安市纪监委领导上廉政课,盯紧领导班子一班人,以党组自身过硬、引领带动全院干警干事创业。” 法院开辟了文化展馆、文化广场,与永安市纪委联办了全省首家以弘扬正气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展馆——“乾坤清气”馆。 展馆用电子屏幕、移动展板换下传统的纸质展板,信息即时更新,视频内容生动,不仅让参观者耳目一新,而且节约了空间,节省了费用。 场馆闲置、资源浪费是很多党建室存在的问题,永安法院将党员活动室和展览馆合二为一,党员干警活动、开会,都安排在展馆大厅,充分发挥了场馆的作用,也时刻营造着红色教育的浓厚氛围。 时时敲响警钟,把好执法的天平,院内文化宣传处处充满着这样氛围。院行政楼和审判楼的必经通道上,设置了文化长廊,两侧张贴法律文化知识,用无声提醒让法官、干警们每天都深受教育熏陶。 早在2013年,永安市法院引入“168”党建经验,实施1263“双百双评”推动基层党建,被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近年来,永安市法院不断深化“双百双比”量化考评党建创新机制,每年修订《党员设岗定责百分制考核办法》和《干警岗位目标与绩效考评制度》,每位党员、每名干警的履职尽责情况全部科学记分、量化考评,每月小评、半年初评、全年总评,评比结果记入党员绩效和干警业绩考评档案中,作为干部考察、评先评优、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 法院办公室主任廖欣介绍, “双百双比”量化考评制度实施后,评分皆有标准,快评快公示,每个人的表现都展示在阳光下,从根本上杜绝“暗箱操作”等不良风气,从而激发了全体党员、干警干事创新的激情。 创新方法,破解司法工作“老顽症” 案多人少,这是各地基层法院普遍面临的难题,法官办案压力巨大。2018年永安法院收案1万多件,在全省基层法院排名15。 如何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在现有条件下化解难题,是各地法院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9年3月,省高级法院确定永安市法院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试点法院,以此为契机,法院从多元解纷、机制创新、集约送达等三个环节发力,探索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破解制约审判质效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永安法院审结各类案件10108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29件,结案均衡度、一审简易案件适用率均居三明市基层法院第一。 送达改革,永安市法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法院案件始于送达,终于送达,若是诉讼文书都没有交到当事人手上,还谈什么审判?”陈颖说,任何一点送达瑕疵都将导致已终结的诉讼推倒重来。 随着社会形态急速转变,原有的送达方式常遇到人户分离、居无定所、故意逃避等问题,并且电子送达条件苛刻、邮寄送达效果差、公告送达成本高,多数法院又缺乏专业送达团队,困难重重。 可不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送达诉讼文书?手机号码已经实行实名制,查询到当事人的手机号码,即可精准发送送达信息,既能找到人,又节省人力物力。 陈颖介绍:“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相关规定,允许法院采用电子送达,为送达工作带来转机。但又有条件——需经当事人同意。” 送达难,主要难在找不到当事人,若是能征询当事人意见,哪还存在“送达难”? 还好,最高院在关于送达的相关解释中明文指出,“鼓励各法院在送达实践中大胆创新。”以此为据,永安法院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手机短信精准送达和受托送达说明书,上门送达与短信送达并行,如果当事人同意,或者寻找不到当事人,就以短信送达。2018年设立全国首家送达服务超市,2019年成立全国首个送达研究团队。 “经过反复协商,三大运营商与我们达成协议,同意在相关法律法规准许的范围内,提供当事人的电话号码,发送送达信息,这为短信送达提供了必要条件。”陈颖说。 永安法院还在送达服务中心推出了“送达超市”,借用超市商品自选的概念,由当事人自由选择送达的方式。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入驻服务中心,对送达全程公证,确保送达的法律效力、公开透明度。 2017年开始送达改革以来,永安市法院累计完成3.2万个案件的送达任务,本院案件送达成功率97.2%,案件平均审限缩短21天,为当事人节省送达费用169万元。送达改革工作连续多年获福建高院肯定和推广,省外70余家法院、司法局到永安法院考察交流。 “司法实践总是走在法律修订之前,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卓有成效,必将助力推动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陈颖说。 科技便民,打造信息化智慧法院 智慧法院建设是大势所趋,如何实现司法工作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怎样让老百姓在法院办事更高效、更方便?永安法院一直在探索、在努力。 走进永安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时,一些群众正有序地办理各项业务。大厅宽敞明亮,汇聚了和诉讼事务相关的各类窗口。中心有窗口区、等待区、文书书写区等等,有专人引导,井井有条。 过去法院只有告申庭,单独一间办公室,负责单一的诉讼受理。缴费等其余事项需要告诉群众跑上跑下,折腾好几回。 2010年,永安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首个立案大厅,把诉讼业务集中打包,在一个场所统一办理、一次性完成。 5年前中心升级改造,业务种类更全,服务更贴心周到,硬件设备更加智能。 例如依托新技术系统的“跨域立案”制度,它最早在泉州的法院实行,由最高院在全国统一推广,就是为了避免需要跨域立案的当事人长途跋涉。 “根据诉讼法的规定,具有案件管辖权的法院可能有千里之遥,当事人想立案,以前就不得不大老远跑一趟。”分管立案业务的陈华蓉副院长说,“实行‘跨域立案’后,当事人在本地即可立案,免去了许多辛苦。” 办案法官林芳介绍说,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 操作系统跨域立案版块,能实现诉讼材料在当事人所在地协作法院、跨域管辖法院间的快速传送,当事人签字后即由法院邮政专递送出,两三天内,管辖法院就可以受到卷宗。 而这一过程,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在法院设立的24小时司法服务区,当事人可通过自助设备预立案。验证身份证、根据指引输入相关信息,办案法官就会在第二天审核材料、立案。 陈华蓉说,有了“预立案”,当事人能自由挑选办事时间。特殊时期,“预立案”也有助于疫情防控。 司法服务区内还有“云领取”设备。“云领取”让法官和律师、当事人更方便地递交相关材料,不必特意预约时间。凭法官发送的验证码,律师随时可在储物柜里领取文件,律师要递交给法官的物品,也可以放在储物柜里,方便法官随时来取。 远程视频法庭、智能显示屏预约法官答疑、执行小机器人等科技智能系统在永安法院投入使用,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智慧司法服务的成果。 陈华蓉说,所有这些投入、创新,都是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创新促创建,创建促服务。近年来,永安市法院诞生了许多“全国第一”:全国首家涉执涉诉犯罪调查局、全国首创毁林刑案生态公益异地补偿机制、全国首个涉军维权联动中心……这家“全国模范法院”涌现出“维军庭支部”“女子法庭”“少年与家事审判”等多个模范支部、品牌庭室,10个庭室设置支部,均获得省级荣誉,其中5个庭室获得国家级荣誉。 “我们永安法院,一届院长接着一届院长干,全院干警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咬紧牙关干事业。这就是我们的模范创建的精髓。”陈颖院长说,“创新、创建永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