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执行工作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写在人民法院宣告“基本解决执行难”之际
作者:罗沙 丁小溪   发布时间:2019-03-13 09:51:28


  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郑重宣布。

  3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3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执行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民法院迎难而上、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汇聚起强大合力,坚决攻克这一阻碍司法公正、损害人民权益的顽瘴痼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破解执行难彰显法治文明进步

  执行,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活跃,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执行难问题逐步显现,“法律白条”渐渐成为困扰人民法院和当事人的突出问题。

  执行难,侵害的是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的是司法公信力,影响的是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

  决不能让执行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拦路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吹响了破解执行难的攻坚号角。

  大刀阔斧改革执行管理机制;多部门联手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网络查控系统……3年来,长期制约解决执行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得以逐渐消除,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进一步完善。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彰显变化轨迹:3年来,人民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真正执行了判决,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司法的公正。”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说,长期困扰法治实践的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是我国法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对失信被执行人加大曝光力度、全媒体直播让网友“围观”执行行动……3年来,社会各界支持法院执行的氛围更加浓厚,助推诚实守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破解执行难的意义,在于实现司法公正,也在于维护社会诚信。”全国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董事长陈乃科过去一年履职过程中多次到法院调研了解执行情况。他说,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对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动真碰硬推动执行领域深刻变革

  2019年2月9日,正月初五。雪后的淮北大地气温骤降。

  安徽省淮北市的法院干警并没有与家人团聚。抓住一些平时踪迹难寻的被执行人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干警们一天之内执结案件13件,执行到位金额117.5万元。

  人民法院攻坚执行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努力,更要找准病因动真碰硬、精准施策。

  这是执行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整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最高法先后出台37件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将执行权运行关入“制度铁笼”。

  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法院与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16类25项信息,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

  破解财产变现难题,推行网络司法拍卖,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05亿元,有效祛除拍卖环节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

  ……

  “通过‘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战役,我们构建起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依托智慧法院建立四级法院统一的管理体制,全国一张网,一网网到底,既有效约束和规范执行权,又极大提升执行效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高院院长张甲天说。

  着力解决执行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

  法院会同60家单位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366万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1.3万人,拘留失信被执行人50.6万人次。

  全面核查长期形成的历史积案,开展集中清理执行案款活动,发放案款960亿元。每年元旦春节前后集中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行动,累计发放涉民生案款179亿元。

  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说,各地法院干警3年来忘我工作,46名干警牺牲在执行岗位上。全国法院将化悲痛为力量,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基础上继续奋斗、久久为功。

  推动解决执行难从“基本”向“切实”迈进

  “我们深知,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与党中央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说,要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回顾历史,人民法院在30多年的时间里针对执行难问题曾经采取了许多举措,开展了多次行动。破解执行难,不能走“一阵风”式运动的老路。在积极清理积案卸下历史包袱的同时注重“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告别执行难。

  完善执行信息化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案件流程节点管理平台,打造执行查控系统、财产评估系统、网络拍卖系统……3年来,人民法院更加注重执行领域基础性、长效性工作,为建立长效机制铺路架桥。

  面对广东深圳的被执行人,广西桂林象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轻点鼠标,就能顺利查控财产。

  通过执行指挥中心,最高法可以对基层法院执行工作“一键督办”并实时跟踪,对敷衍懈怠、工作不力严肃问责。

  ……

  “很多人当着我的面问,这3年采取的措施,几乎是各级法院举全院之力,这种情况能否长期持续下去?会不会又回到了过去?肯定不会。”最高法审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最高法已经制定了推进解决执行难的五年工作纲要,对执行体制、模式改革以及信息化升级换代等进行全面部署。

  解决执行难从“基本”向“切实”迈进,人民法院任重道远。陈乃科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加强法院与更多部门的执行信息联动,强化执行保障,打破数据孤岛,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民事强制执行法已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应该加快立法进度,尽快出台。”袁爱平委员认为,还要完善与强制执行密切相关的企业破产制度等长效机制,为解决执行难提供更多制度保障。(参与采写:张志龙、阳建、吴帅帅)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9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