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一条扶贫路,连接起法院与乡村
——云南高院结对扶贫凤庆县郭大寨乡侧记
作者:唐时华   发布时间:2016-10-21 14:02:56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滕鹏楚与琼英村贫困户亲切交流。

    从昆明出发,一路往西南,约700多余公里,临沧市凤庆县郭大寨彝族白族乡,这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挂钩扶贫联系点。2015年,云南高院结对帮扶郭大寨乡的团山、卡思、琼英三个贫困行政村,直接帮扶220户贫困户。

  在凤庆县郭大寨乡召开的座谈会上,云南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上深情表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是我们上下共同的责任。省高院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挂联县、挂包村、挂帮户一日不摘帽、一日不脱贫,我们的帮扶工作就一日不脱钩、工作队员就一日不撤出。”

  村庄、村民,法院,法官。一条扶贫路,连接起昆明与凤庆。

  “3+3”模式打造扶贫新样本

  “垃圾焚烧炉、卫生厕所、太阳能路灯使用得怎么样?除了经济发展,还要培养大家的卫生习惯,提升乡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水平,我们要把郭大寨打造成法治乡村和美丽乡村的样本”。

  “乡亲们都很高兴,现在村子干净了、美丽了、明亮了,卫生厕所刚投入使用,一些老乡怕使用把厕所弄脏,舍不得用,还要乡干部动员呢。”

  2016年10月11日下午,从临沧市前往郭大寨颠簸山路上,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滕鹏楚与云南高院政治部扶贫办主任杨萍一直在交流扶贫事宜。

  滕鹏楚所说的垃圾焚烧炉、卫生厕所、太阳能路灯,涉及云南高院在帮扶过程中为三个贫困村提出的“3+3”美丽法治乡村扶贫计划。计划中的第一个“3”是帮助挂钩扶贫联系点的经济发展扶持、乡村法治体系建设和文化水平促进。第二个“3”则是指具体帮助提高乡村的文化水平的三项具体措施:垃圾焚烧炉、卫生厕所、太阳能路灯。结对扶贫郭大寨以来,云南高院帮扶三个村安装了110盏太阳能路灯,每村建一个先进的垃圾焚烧炉,每户建起了独立配备冲水马桶和瓷砖装饰的卫生厕所。

  走进村里,虽然已是秋天,树木依然葱绿,野花星星点点,家家户户忙着晒玉米,一幅丰收繁忙的景象。跑了很多趟,滕鹏楚已是郭大寨贫困户们的老熟人,大家纷纷热情与他打招呼,请他到家里喝茶。

  “前次帮你们协调的肥料用上没有?粮食够不够吃?今年有什么致富想法?说来听听。” 滕鹏楚笑眯眯地和贫困户拉起了家常。就在今年3月,他到郭大寨乡调研,与县、乡、村干部交流座谈,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为脱贫致富谋思路、找出路。这次的任务,则是以“挂包帮”单位开展以贫困退出查缺补漏为主要内容的“转走访”活动,通过走访调查,做到增添措施,补齐短板,推动挂钩。

  每到一家,滕鹏楚都问问今年的收成,收入怎么样,新建的卫生厕所好不好用。走到村头,看着垃圾焚烧炉的使用情况,并建议村里将垃圾分类焚烧。滕鹏楚来到自己挂钩结对的扶贫户字珍妹老人家,看到自己上次资助老人的钱,被老人买了两头仔猪并已长大,滕鹏楚高兴地笑了。

  团山村是彝族村寨,这里的群众称为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以前,村子里没有厕所,村民基本没有刷牙的习惯,种庄稼不会施用农家肥,生活卫生条件差,土地产出很低。

  “正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滕主任去年到郭大寨,就建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建议修建垃圾焚烧炉和每家每户建卫生厕所。现在,大家使用情况很好。”一旁介绍情况的郭大寨乡党委书记张子鹏说。

  一户一户走访调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村里,云南高院援建的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在村口,滕鹏楚语重心长地对云南高院驻团山村扶贫的工作队员说:“家风改变村风,村风带动善治。中央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同时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善于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法院的扶贫工作,院党组和张学群院长非常重视,我们要体现自身的法律和文化特色,大家扶贫要带着深厚的情感,拿出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多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要通过我们的帮扶,形成村里法治、诚信、勤劳、有礼、淳朴的良好氛围,提高基层法治水平,依法保障村里的改革发展”。

  驻村扶贫工作队

  这次进村,滕鹏楚特意在后备箱了带了三只火腿,三袋米,三桶油。到了村委会,他笑着揭开了“谜底”:“前次我和三支驻村的工作队员座谈,鼓励大家好好干,干好了我来慰问他们,这不,今天带来慰问品兑现承诺”。

  云南高院驻团山村扶贫工作队有五个人,队长杨宏,队员龙汐、张淇、李黎、赵品琛,五个年轻人有着各自的扶贫故事。

  杨宏参加工作已近二十年,算是扶贫队的“老同志”。到郭大寨的头一年,她已在凤庆县洛党镇党委挂任副书记参与新农村建设。来凤庆前,朋友和杨宏开玩笑说,云南各地州的车牌字母各有渊源,临沧的路都是S形的,所以车牌是“云S”。当时听了,只是付之一笑,到了凤庆,才真真切切的领教了名副其实的“云S”。 路面宽窄不一,车身左右摇摆,黄土飞扬,碎石乱溅,胃里翻江倒海,如今,随着下乡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各村道路硬化工程的推进,杨宏和队友们也即将告别颠簸的道路了。

  扶贫队员张淇这样描述自己刚到团山村的感受:“农村生活是单调的,村里没有娱乐场所,没有人声音鼎沸。日出时,鸡鸣狗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日落后,寂静明亮的夜空伴着我入睡;农村生活是烟火气的,小孩们课余饭后在一起弹石子捏泥巴,脸被晒得又黑又红”。

  从弱不禁风的90后,到皮实的驻村扶贫队员。从区分不清各种庄稼到如今谈起农村工作头头是道,过程非常重要。团山村的扶贫队员们入户调查、民情访谈、普法宣传,帮助制定村镇道路硬化、卫生设施兴建等具体扶贫工作项目,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将扶贫工作项目落到了实处。

  郭大寨乡乡长董昌勇对云南高院派驻三个村的扶贫队员非常满意:“能吃苦,动手能力强,工作作风实。非常好!”

  从团山村出发,约两个小时,到达琼英村。高院扶贫工作队员李妍在日记中把村子亲切称为“咱们村”,李妍和队长张鑫、队员郭婷婷、沈灵组成了琼英村扶贫工作队。

  琼英村地处深山,辖区内几乎全是山地,又是喀斯特地貌,无法种植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虽有少量的茶叶种植,却不成规模。

  扶贫,扶贫。如何扶?摆在了工作队员面前。

  到琼英村后,几个队员在村支书的引领下开始遍访贫困户。通过走访和入户调查,队员们摸清了基本情况,最终把扶贫重点落脚在生产生活帮扶发展、危房建设帮扶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家和村支书商量沟通后,把相关情况和帮扶计划向乡里和省院详细汇报,争取支持。

  队长张鑫介绍说,贫困户贫困的原因要对症下药,比如有一户人家因借款供孩子读大学背上了债务负担,另外一户人家由于疾病需要大量的医药费治疗等等。还有的是更深层次的原因:“琼英村远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更像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这样的村落变迁比较慢,尤其是观念的变迁。在精准扶贫中,帮助转变村民的观念思路,尤为重要。”

  工作中,琼英村的队员们和村社干部一起入户落实,公开评议,对外公示,按户进行定期排查和不定期的抽查,保障了扶持对象的精准。

  队员们住宿的琼英村委会离农户较远,坐落在一个小山凹中,一到夜晚,四周十分安静。几个工作队员常常围坐在院子里,聊聊帮扶情况,聊聊未来的职业规划,聊聊远方的家。

  沈灵是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在云南高院民三庭工作。“这样也挺好,琼英村的扶贫锻炼了我,让我更接地气。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中国的乡村,了解基层的法治生态,对以后我们的法律生涯和审判实务,很有帮助。”

  卡思村,距凤庆县城93公里,距郭大寨乡政府13公里,村里主要种植茶叶、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部分农户养植牲畜。

  刘亚东是云南高院民一庭的一名年轻人,平时爱看书,爱思考。他和队长陈欣、队员潘静、耿思思在卡思村扶贫。这支三个人的年轻小队,工作中立下了自己的“规矩”: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规划部署要尊重群众意愿。

  队员们跟随乡、村干部一起,从烤烟苗的培育、落实栽种烤烟面积、帮助农户种植烤烟苗、察看春茶的采摘、制作、核实“红色信贷”情况等等情况。把开展工作开展到农户家中,到田间地块中去。

  在潘静看来,因为路不好,一下大雨,汽车进村就很困难,能顺路搭村支书李荣周的摩托车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摩托车翻山越岭,在土路上颠得灰头土脸,有时还要忍饥挨饿。但是,扶贫锻炼了这些年轻人。潘静说:“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我们得到了锻炼,进步很快。”

  卡思村村支书李荣周向队员们翘起了大拇指:“他们在田间地块指导烟苗栽植,与群众一道劳动,不怕脏不怕累。”

  扶贫在项目确定前,扶贫队员们都要做到深入准备安排项目的村组,调研、论证、筛选,征求群众发展愿望,发现总结群众的致富经验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地为群众选出最急需、最实用、最可行的项目。通过调研,队员们计划通过规模种植茶叶、烤烟、核桃和养殖猪家畜和土鸡,并建立系统的经销模式,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凡涉及群众生活的事情,必须和群众商量,如果我们仅凭主观愿望办事,往往事与愿违。与群众心连心,他们才会把我们当做自家人,掏心窝子,一起探索致富的新法子。”刘亚东深有感触。

  来到卡思村贫困户李荣富家,小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省高院结对的同志资助了5000元钱,家里拿给小儿子买了电脑帮助学习,现在,一家人高高兴兴正准备盖新房。村支书李荣周告诉滕鹏楚:“现在,我们村子里已经考出了30多个大学生呢。” 滕鹏楚高兴地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这个路子对了。”

  在路上

  据云南高院扶贫办主任杨萍介绍,自1995年挂钩扶贫凤庆,21年,云南高院先后帮助三岔河乡、新华乡脱贫,郭大寨已是高院扶贫凤庆县的第三站。高院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积极落实帮扶责任,主动抽出人力、投入精力、挤出财力,全面助推凤庆加快发展。

  仅以郭大寨乡为例,2016年度,云南高院直接帮扶资金就达433.5万元,已经列入计划的资金项目8700多万元。云南高院帮助协调的郭大寨布朗族、俐侎族文化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等十多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2016年,云南高院下派凤庆县扶贫总队长、副总队长各1名,驻村工作队员13名驻乡包村蹲点帮扶,并协调选调凤庆干部到省高院挂职学习锻炼。这一做法,已经成为双方培养锻炼干部的一个良好路径。

  扶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硝烟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云南高院院领导和结对扶贫的各部门纷纷来到凤庆,来到郭大寨,来到挂钩户,群策群力,扶贫攻坚。

  云南高院派驻凤庆县的吴峰、后锋两位分别作为凤庆县扶贫总队长和副总队长,制定方案,下乡调研,进村入户,与大家互动交流,他们对郭大寨乡的情况非常熟悉,谈及各个方面的情况,两位总队长如数家珍。对下一步的扶贫工作,他们有新的打算。

  曾担任过县武装部长的吴峰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我们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就是当好脱贫攻坚战地上的‘小分队’、‘好士兵’,发挥‘尖刀班’的作用。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把帮扶措施落准落细落小落实,确保帮扶工作更加精准地对接群众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

  “我们还准备进一步扎实做好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从法律意识、致富能力、文化素养等多方面下功夫,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干部的干劲鼓起来、群众的心气旺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副总队长后锋补充说。

  郭大寨乡党委书记张子鹏介绍说:“省高院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满怀感激,铭记在心。2015年,我们全乡完成固定投资2.2亿元、招商引资540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全乡337户1495人稳步脱贫。下一步,我们将以美丽乡村和法治乡村为抓手,抓好道路修建、教育发展、水库建设、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等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有省高院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信心满满!”

  10月12日夜,一轮弯月高挂半空,郭大寨乡政府,滕鹏楚还在和乡里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代表一起商量扶贫工作,讨论三个村即将实施省高院扶贫互助基金管理办法。

  凌晨 12:10,散会时,扶贫队员杨宏突然感叹说:“我在城里一直埋头生活,忙忙碌碌,从未认真看过夜空。到了郭大寨,一次夜里下乡,下车时不经意抬头看天,一整条银河璀璨闪烁,真美呀!”



责任编辑: 力蒙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6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