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西南边陲之旅
作者:孙德运   发布时间:2015-01-22 09:53:31


牛背山。

    没有长期的规划与设想,这次旅行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几个朋友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成都,在碰面之前,彼此都不知道到底要去哪。用“匆匆”、“无目的”来形容这次旅行一点也不为过。

    第一目标是尚未开发的牛背山,这个地方是我在半年前通过朋友微信才知道的地方,据说牛背山拥有四川的最美风光。通过网上搜索定好了山顶客栈,却被当地朋友告知现在交通管制,不能上山。但我们并没有被这个消息轰退,坚定地朝目标进发。当我们乘坐的“霸道”剧烈颠簸在雅安荥经至三合乡那条乱石和稀泥组合成的道路之后,冲动的结果自然是被挡在山门之外。无奈之下,只能折回,改道石棉。来回折腾,多用了约5个小时,等我们到达另一个上山的小镇---冷碛镇时,已是傍晚。

    来不及吃晚饭,直接上山。好在客栈老板在微信上提供有详细的上山指示图,几公里的岔路,该往那边拐,标注的非常清楚。就算如此,上山的过程也是我所经历的最艰辛和恐惧的过程。上山的道路,泥泞自不必说,最可怕的是黑夜中我们孤独地在无边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永远到达不了我们的目标。经过无数次与客栈老板的通话,无数次对我们所行路线的质疑与肯定之后,我们在夜半时分终于抵达“街心花园”!

    所谓的街心花园,不过是一排几间屋子的平房,没有花,没有园,只有民警同志和客栈。这里仍然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此处距离山顶还有两小时车程呢。但我们自己的车不能往上开了,只有山上当地的车来接送(为严格禁止游客上山,政府用水泥路障把上山唯一的路彻底截断了)。我们也被告知次上山的路非常危险,被极力劝说最好明早上去,但在牛背山顶看日出是我们此行的全部计划和希望,怎能就此打住?况且已约好上面来接的车,不能爽约。在各自留下了不在身边亲人的电话号码之后,我们冒着寒冷细雨,扛着厚重的行李,不管脚下是泥是水,深深浅浅的行走在浓浓的黑夜中。互相看去,个个都有点像电影里偷渡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好在越过路障后,接我们的车也很快到了。

    又是一路疯狂的颠簸。这段路的危险是第二天下山的时候才看得到的,窄窄的路面坑坑洼洼,巨大的石头与小石子混合的路面没有规律,更可怕的是路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当然,漆黑的夜幕将真相掩盖了,上山时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两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之后竟是一系列没想到:没想到黑夜的天空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今年的第一场雪,我们居然赶上了,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大家开始用手机的光亮为衬来照相,余光中铺天盖地的大雪纷纷扬扬,整个天空形成一副黑底白光的炫目图画,浪漫极了。兴奋之后才发现我们的客栈就是一大帐篷,里面是竹编的隔离墙。床是通铺,没有电,没有水,没有饭菜。就着一桶方便面的暖气,顾不了干不干净,赶紧钻进被窝,对明天能否看到好风景没有一点信心,当然也来不及思考,纷纷沉沉睡去,这一天实在太累了。

    第二天,天未亮,想看日出的诱惑让大家早早起来。可是最坏的结果出现了:鹅毛大雪没有了,取而代之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天空阴沉沉,没有一丝预示可以看到日出的光亮。失望之际,收拾摄影行头的动作也慢了下来,想这次兴兴头地来,多半什么也看不到了。就像客栈竹篾墙上写的:没有日出,没有瀑云,没有星星!

    可是不管怎样,来了就要去看看,我们淡淡地出发。

    牛背山不与任何别山相接,或许是孤立的山形从远处看似牛背而得名。山顶确是个观景的好地方,360度全景可尽收眼底。近处深峡大谷之中,雾霭或聚或散,远山则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天空厚厚的云层之下,云雾和远山都呈现黛青色,一切都是那么纯粹和干净。虽没有日出的热烈灿烂,却别具一种安宁祥和的美丽,让人沉心静气仿佛于梦幻之中。

    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随着天空渐渐的变亮,太阳竟然力透云层罅隙,射出万道霞光。金色的光芒在周围浓云的映衬下,更显得灿烂浓烈。如此强烈的对比,我几乎要双手合十,感谢老天爷的眷顾。再看远处的贡嘎雪山,早已褪去朦胧的雾气,银辉闪耀。环绕雪山的云海变幻绮丽,一会儿温柔缠绵和雪山紧紧依偎,一会儿远离雪山形成笔直的云线,似是雪山卫士,相守相护,棱角分明光芒四射的雪山生生多出了几分妖娆娇媚。随着日照的增强和变幻,整个牛背山四周雪山变幻着银光强度,或明或暗,或遮或掩,或庸或懒,直如仙境中。

    阳光普照,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早上还以为无缘见面的雪山、云海和蓝天,竟都大方呈现。深深的呼吸,留下美景在脑海,在心中,在相机里。感激上天给予这样的遇见啊!

    说来也巧,我们准备下山时,突然浓雾蒸腾,霎时云雾遮掩,远处的雪山居然看不见了,被严严的锁在不断增厚的云雾之中。我们,何其幸运!那一片刻的展颜何其珍贵。

    我们的第二目标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关于这部分,我犹豫着,不知道能否写出来。一来我之前对这个地方几乎是闻所未闻,完全处于视野和思想的盲点之中;二来对于宏伟博大的佛教文明,一直是远观和敬仰,没有切身的感受。匆匆忙忙的旅行,怎么也不够诠释那些眼光所及之下的内涵,姑且记下我所看到的吧!

    从康定到色达很远,但藏区高远辽阔的高原风光美不胜收。一路惊叹、停车拍照、流连忘返,到达色达时已是披星戴月了。

    进入佛学院,车窗外斜斜的山墙上灯火闪烁,无边无际,不时有金碧辉煌的大殿式建筑突兀其间,先就被这庞大的势头镇住了。上到最高处,镶嵌有喇荣五明佛学院创始人晋美彭措巨幅照片的转经坛熠熠生辉,而之下的整个U型山坳皆是灯火,仿佛人间世俗的烟火与上界的光芒交互辉映,和谐共通。

    喇荣宾馆没有空房,我们只有下去住街边宾馆了。

    第二天早上,天气从小雨濛濛逐渐转晴,放弃看日出,但感觉晴和的天气实在适合这种不紧不慢的浏览。由于节奏不同,我们一行也走散了。

绛红,绛红,还是绛红,进入佛学院,最大的视觉冲击来自于这个充满宗教图腾般的颜色。来来往往的学员僧众无不是一身到底的绛红服饰,满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小屋是绛红,宏伟的讲经堂除了金色还是绛红。行走其间,不由唤起一种严肃的宗教情绪。

    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宗教佛学院的发展速度,规模大概都超出了当初的预计。随着前来学习佛学汉藏僧众人数的增加,学员或自有或租住的红色小屋不住地往山顶和外延扩展,宏伟的讲经堂也在不断地修葺中,有点寸土寸金的感觉。

    很想了解关于学院和学员的一些细节。但大部分学员行色匆匆,不愿拍照,要么以宽大的袖子遮脸,要么带着船形帽,稍稍低头。我不敢贸然拍照甚至搭讪,生怕自己的不礼貌冲撞了他们。好不容易遇到一小男僧。

    “几岁啊?”居然是我怯怯地问。

    “十四岁。”高原红的脸,一看就是藏族小孩。

    “几岁开始学习经法?”我迫不及待的问。

    “十岁。”孩子腼腆地说,这让我吃惊,这么小就学那么精深的佛经。当然,这是我未知的领域,自然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你家就在这里吗?”显然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小孩对我“嗯”了一声,一溜烟跑了,回家去了。

    后来察言观色还是分别找了一僧和一尼聊聊。大致了解如下:佛学院现在大概有一万多学员,流动性很大,不停有学员进来和毕业。进学院需要考核,考核内容不是文化有多高,而是你有没有能力坚持和弘扬佛法。大致学习的时间为五年,完成五部经书的学习。学员每月有450元左右生活补贴,吃住都很简单,也基本够了。毕业之后要离开这里,去向自己决定。

    怕唐突和不礼貌,没敢进一般只几平米的小屋,想来仅够放张床吧。生活的简单可想而知。一路上见好些僧尼抱颗白菜,后来发现是一大卡车在发呢。我问是不是每人都有,不懂汉语的僧人叫另外一人问我是不是居士,是的话,也有,我赶紧说不是。显然,这里的生活和人情世故都是简单的。

    关于学习,我想这应该是最不简单的了。见一大堂外横七竖八放了好多鞋,知道里面有活动。征得同意后,我脱鞋进入。里面大堂富丽堂皇,约有一千人左右盘腿坐于地下,一个洪亮的讲经声音响彻屋宇。我挨着边上的僧人盘腿坐下,问他能听懂吗?他笑笑点头。我说能看看你的书吗?他笑笑递给我,书很薄,只有几页,可是全是藏文,我看不懂。我再次问他能不能看懂,他还是笑笑点头。

    这是完全超越我体系的一个世界!

    离别方知相聚的幸福,旅行对我来说不仅仅为了远方的美景,更在于体会远离嘈杂,如雾中游走、恍若隔世的那种感觉,更为感受旅途中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感情。一次小小的善举,才是世上最动人的风景!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