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法治中国需要平凡而伟大的“怒江法官”们
——读《天河护法魂——怒江大峡谷“阳光司法”纪实》一书有感
作者:唐时华   发布时间:2015-01-13 15:08:17


《天河护法魂》

    近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法律出版社联合召开“法治·基层·故事”交流座谈会暨新书发布会,围绕由彝族作家李玥(原名李成生)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天河护法魂―怒江大峡谷“阳光司法”纪实》一书(法律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就如何关注基层法治生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展开交流研讨。《天河护法魂》是首部描写云南基层法官群体的报告文学作品,全书鲜活、生动地呈现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两级法院的法官们立足边疆基层,全心全意为怒江大峡谷各族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体现出依法治国、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鲜明时代色彩,读后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是一部近年来反映中国基层法官生态的报告文学优秀力作。

    怒江,高山矗立,峡谷茫茫,大江纵横,怒江州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占云南省边境线的10%以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达93.55%,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正如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张学群院长在《天河护法魂》书序中所说:“怒江是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建立完整的现代司法审判体系,几代法院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两年来,笔者曾5次深入怒江,多次和怒江州中级人民法院滕鹏楚院长深入交流;参与全国四级法院对全国“最美基层法官”提名奖获得者邓兴法官的一天进行直播;见证了贡山法院李红英院长和秋那桶村傈僳族群众一起纵情高歌的鱼水情;和福贡法院欧丽兰法官一起步行翻越高黎贡山办案;和当地的代表、委员和各族群众一起座谈交流。这些场景,历历在目,感人至深,难以忘记。怒江法官同仁的真诚善良,执着坚韧和敬业奉献深深感染了我,读完了《天河护法魂》一书,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边疆和谐法治生态的另一种构建

    怒江地处边疆、经济落后,条件恶劣,几片瓦、一只鸡、一堆稻草,都可能引发诉讼,甚至关系到家族之间的纠纷。如何实现和谐,首先,法官必须熟练掌握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能和当地群众交流沟通。怒江是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居民90%以上是少数民族,傈僳语是通行语言。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是法官和当事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外地的法官来到怒江,由于语言的障碍,即使法律娴熟,也无法办案;其次,法官要熟知当地的民风民俗。怒江多种宗教并存,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在这样的条件下办案,必须要熟悉并尊重当地群众的民风民俗,才能赢得当事人的认可,才能打开群众的“心门”。再次,法官的办案方式也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在怒江,法官们往往要沿着“猴子都没有走过的路”进山办案,限于条件,院墙、树上挂上国徽,田梗地头就是座位,甚至当事人或蹲或站,没有肃穆的审判台,没有庄严的氛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相邻纠纷,亲不亲故乡人的情感连接,更考验法官对庭审的驾驭和丰富的调解经验,更需要法官春风化雨般的案结事了。

    这样的乡土法治生态,虽然原始落后,却是当代中国西部法治建设的真实存在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如何在广大的边疆发挥法官作用,传承法治精神,通过以案释法,树立法律信仰,构建和谐安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时期边疆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因为,怒江是一个成功范例,放眼中国,有着更为广大的西部,有着无数个不同版本的怒江。

    二、边疆法律人忠诚信仰的另一种展现

    一个社会的法律信仰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人的品格和社会信誉。怒江法律人身上这种对法律的忠诚,让我们对忠诚的形式有了另外一种理解,那就是平凡中见伟大,琐碎中见忠诚。发达地区法官工作辛苦可能体现在海量案件,金额巨大、案情复杂,而在怒江这样的落后地区,法官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遇到一个惊天动地的案件,更多的就是翻山越岭、溜索过江、走村串寨,调解的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大上,有的只有默默奉献。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从“爬山怕得想哭”的毛头小伙爬成了两鬓斑白的老法官。正如邓兴法官所说,他最感动的就是很多怒江法官,一生奉献,廉洁清贫,退休后默默回到怒江两岸,放羊放牛。

    滕鹏楚、斯大保、桑金波、李红英、赵丽华、熊秀珍、覃华、邓兴… …,翻阅着这部《天河护法魂》,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怒江法官,清贫改变不了他们刚正不阿的风骨,风霜也只是他们办案路上脚下小小的风景。他们跋涉在大山大江之上,淡定自若。每一个小的案件,都牵动着千家万户;把每一个案件办好,都是法官的职责。这是怎样的一种法律虔诚,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尚品质,这是怎样一份内心幸福?这些坚守在最基层、最乡土的法官,真水无香,朴实无华,他们也是蛮拼的,更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

    三是关注边疆基层法官另一种视角。2012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到怒江福贡县拍摄法官邓兴的生活,一个案件走了四天山路。白天赶路,晚上就在群众的火塘边烤火熬到天明。在云南,这样的办案场景并不少见,由于交通的限制,很多村寨不通公路,法官们办案常常溜索过江、风餐露宿。在这里,没有简单电话通知当事人的便捷,没有端坐高堂问案的安逸,袁本义、熊光彩、羊仙鹤等怒江法官甚至把生命献给了这块土地。当笔者看及《天河护法魂》书中描写几位因公殉职法官“壮士一去不复返”、“长眠山原听涛声” 等章节时,不禁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壮士远行,铿锵玫瑰,正是边疆基层法官非凡而伟大的付出,成就了边疆民族地区司法审判制度和体系建设,成就了边疆各族群众的和谐安宁。在为怒江法官们事迹感动之余,笔者也呼吁全社会关心这些坚守在雪山与溜索之间的基层法官:提高他们的职业保障,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加强东西部地区法院法官的交流互助,并把这种关心融汇成全社会建设法治边疆、法治中国的强大正能量。

    天河护法魂,云舒法官情。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我深深为西南边陲的怒江法官们而骄傲和自豪,他们脚踩大地,仰望高山,悲悯大地,行走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传递信仰与温暖。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法官,他们目光炯炯,头顶有着碧罗雪山般圣洁的法治理想,心中有着高黎贡山般的厚重和朴素,内心有着怒江般汹涌的激情奔涌。正如作者李玥所说:“这种信仰和忠诚,像金子一般珍贵!”

    “怒江法官”是一种精神,一个符号,一声呐喊,一份大爱,深深根植于法治中国的滚烫血脉之中,让前行的我们充满力量!

   (作者单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