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谢你,妈妈
作者:李爱松 发布时间:2014-05-09 13:26:16
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有多少文化,虽然不能像文化人那样教我各种大道理,但妈妈却能用她在生活中的阅历教育我,用农村人朴实、厚道的话语帮助我慢慢成长。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妈妈要补一件衣服,因眼花看不清针孔,就让我帮忙穿针线,我穿好后就顺手把线疙瘩结好了递给妈妈,妈妈拿过去看了后说,孩子,记住以后别为他人打结,然后还把线疙瘩拆了,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不能呢,妈妈说,你还小,以后就会懂了。当时我也没多想,妈妈的话也听得我似懂非懂的。 在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人民法院队伍里的一份子,每天面对各类的案件和各样的当事人,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我也慢慢明白了妈妈的那句话。妈妈说的不要为他人“打结”,其实就是要为别人化解矛盾。以前一直以为在法院工作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什么案件到了法院,只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就行了,现在才明白,其实,法院工作最重要的是化解人民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社会处在冲突与矛盾中,审判的职责是处置、化解矛盾。基层法院的工作中要注重调解,尽可能的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减少上级法院的审判负担和当事人的诉累。 我是一名民事法官,民事案件的重点在于调解,每次在调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想起妈妈的这句话,想尽一切办法让当事人握手言和。当事人总会为一些小问题固执己见,争面子、赌口气,这时候我不是斥责他们“不懂法”,而是不厌其烦地倾听、安慰和劝说,在耐心地倾听当事人倾诉自己所受到的委屈以及内心的痛苦和不满,在其消极情绪得到宣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心理疏导工作最终感化当事人。此外,通过细心观察当事人的言谈举止,分析其性格特征,了解其心理活动,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结症”,找准时机“对症下药”,从而促成调解、化解恩怨。在调解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找出一些与当事人关系比较亲近、知心的亲戚、朋友,引导他们劝说各自的亲友理智地参与案件调解,通过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委托这些人做当事人的工作,使当事人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最终达成调解。 在我近八年的办案时间里,我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熟悉,我对我的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每次当我清晨出门到当事人家中调解,夜幕晚归时,虽然一身的疲惫,但我心里却充满了自豪和满足,因为冰释前嫌的当事人紧握的双手里饱含着我的热忱之心。我感谢我的妈妈,感谢她的养育之恩,更感谢她在我成长的路上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责任编辑:
李雨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