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寒冬巡回审判 温暖群众心窝
作者:邓锐   发布时间:2014-01-28 09:07:23


    1月21日清晨,农历大寒第二日。6时30分,天还未全亮,天边挂着半轮下弦月,寒冷彻骨。重庆市巴南法院接龙法庭的法官们早早地准备好庭审的装备从法庭出发到石龙大园村,新的一次巡回庭审开始了。

    上车前发现车窗玻璃全结了冰,快速清洗除冰,预热出发。经过一小时左右崎岖的山路到达大园村,带上庭审材料、国徽、横幅等巡回装备,下车走路步行前往村民家中。山区小路上积着薄薄的雪,压着秋冬枯败的野草,踩在上面咯吱咯吱作响,放眼望去,田野、山林白茫茫一片。寒气袭来,大家全都搓着手、跺着脚,车上车下身上感觉完全不一样。在村干部的带路下,我们走了约二十分钟路程,到了今天即将开庭审理的当事人房子面前,身上也逐渐暖和起来。

    今天要审理的是个赡养案件,据村调解干部说这家儿子很倔,对他父亲一直有成见,所以父子关系很僵,像仇人一样。我们走进老人住的土墙房子,里面黑黢黢的,没有像样的家俱,堂屋梁上挂着三块腊肉,两块大的,一块小的,小的那块干得只有巴掌大小,许是熏得久了看不见肉本来的颜色。一旁的邻居连忙介绍说大的肉是他儿子的,小的那块才是老人的,还是两年前他女儿送他的,没舍得吃放到现在。灶是冰冷的,锅里只有一些剩饭,不晓得搁了几天了,灶旁边站着个瘦小的老人,穿着单薄的衣服瑟缩着发抖,巴掌大小的脸表情木然的望着我们,他就是原告杨君国老人。老人的大儿子杨俊才住在土墙隔壁,闷闷的坐在自己家门口,大口的抽着叶子烟,望着来回布置审判桌椅的我们,内心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和困惑。

    8时30分,庭前调解开始。老人八十二了,耳朵有点背,听不清楚我们说的话,我们只好先从杨俊才的口中了解案情。这是个健谈的庄稼汉,几分钟就把他们父子的矛盾说了个大概。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杨俊才是老大,自幼父亲对他要求就很苛刻,他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长大成人,心里很憋屈。即便是长大成年以后杨俊才也经常被父亲打骂,年轻时有出外工作的机会也不允许,否则他早就是城里人了。这些还是其次的,不赡养父亲最主要理由是父亲没有赡养父亲的母亲,即杨俊才的婆婆。杨俊才认为是他代父亲赡养了婆婆,提前履行了赡养义务,赡养父亲的责任就应该落在父亲其他几个子女身上。多年的委屈,一般人不理解的理由划开了两代人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的庭前调解没有成功。

    10时许,正式开庭。土墙屋外的坝子里早就坐满了来旁听的社员,有老人,有小孩,有在家务农的,有打工回乡的,有社员群众,有村社干部,大家七嘴八舌,小声议论。太阳也升起来了,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早上垫的一层薄雪迅速消融钻进土里。法槌敲响后,现场安静下来。庭审在审判人员的驾驭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庄严的国徽在阳光下闪耀着神圣的光芒。审判人员在庭审调解阶段侃侃而谈,对在场的群众进行法制宣传,“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当子女的应当履行对老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籍的义务。”群众纷纷点头,小声评论说当儿子的不是,人们都期待着庭上的这对父子能够尽释前嫌,共享天伦之乐。庭审调解继续进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法官将这些关于亲情的话语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吹进人们心里。杨俊才在被告席上有些坐不住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在亲情面前实在苍白无力,但他又不愿在众人面前轻易认输,抢白抵挡一阵后终于承认要赡养父亲。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11时30分,庭审结束。现场的群众自发让道让我们的车子先行,依依不舍向我们道别,朴实的眼神透露出对亲人般的期盼。这份信任和亲情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将成为便民诉讼路上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