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雁琴:“让司法过程给更多的人带去幸福”
作者:丁力辛 刘素娟 发布时间:2014-01-06 09:50:35
陈雁琴近照。丁力辛 摄 上门了解情况或做调解工作时陈雁琴会给上了年纪的当事人带上慰问品,以示对老年人的敬重。王松 摄 陈雁琴上门为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王松 摄 “让司法过程给更多的人带去幸福”——说此话的是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陈雁琴。 为了弄清此话的“内涵”,记者专程奔赴邢台向陈雁琴“讨教”,陈雁琴娓娓道来: “三千多年前,古巴比伦王国颁发了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国王汉谟拉比说:‘我在这块土地上创立了法和公正,在这时光里,我使人们幸福。’这句经典名言表明,立法和司法自古以来就是为了追求社会公众的共同幸福。追求社会公众的共同幸福是法律的价值精神,也是司法的最高境界。人民法院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公平正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于是我要求自己:让司法过程给更多的人带去幸福。” “谁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谁就没有幸福,我 要尽全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幸福” 2005年5月,在邢台经贸中专学校从事法律专业教学的陈雁琴被选调到邢台中院后,被分配到刑一庭。岗位变了,她的追求也变了:坚守正义和良知,服务民众,扶助弱势——这是当时她给自己确定的职业理念。 “无论当助审员、审判员,还是当副庭长,也无论工作顺利与否,我一定坚守这个理念,还经常用这个理念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做了。” 陈雁琴主审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李某醉酒后驾驶轿车在宁晋县县城连续碰撞了十几辆自行车和机动车,造成两人死、两人重伤、一人轻伤的严重后果。案发的第二天,被害人及亲属等上百人开始上访,县城交通要道和县政府被围堵。 案件刚起诉到法院,被告人亲就四处活动,以达到给被告人减轻罪责的目的。主办此案的陈雁琴断了他们的“后路”:“只有积极赔偿才能为被告人减轻罪责,别的路走不通。”经反复疏导,被告人亲属先为三名被害人支付了5万元住院费,还在庭前与十几位车主达成了赔偿协议。 开庭后,陈雁琴开始一次次奔赴宁晋县做调解工作,但始终没有进展。一天,她再次赶往宁晋县调解,白天调不完,晚上接着调,晚饭也没顾上吃。她丈夫在外地工作,独自在家的15岁女儿因胆怯几次打电话催促陈雁琴回家,陈雁琴安慰女儿几句后继续调解。当天晚上11点多,被告人亲属与各被害方一一达成了赔偿协议,赔偿总额达89万元。陈雁琴回到家时,已是午夜12点多。 达成协议后,被告人亲属按协议主动支付了89万元赔偿金。在诉讼期间和结案后,各方当事人无一上访。 陈雁琴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无论被告人的罪行有多重,她都注意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她说:“被告人也是人,他们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必须受到尊重和维护。” 被告人李某于一天凌晨持木棍寻找叔叔滋事,奶奶骂他几句,他竟举起菜刀凶残地将奶奶砍死。案发前李某曾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但侦查期间的司法鉴定结论却是案发时李某具有“完全责任能力”。李某父亲要求法院重新为李某作精神病鉴定。 启动了重新鉴定程序后,院里安排一辆警车将李某押送到石家庄,陈雁琴随车前往。由于晕车,她呕吐不止,上车前准备的十几个塑料袋全部用完,但几近虚脱的她还是强打精神去照顾李某。到石家庄后,因李某“不具备鉴定条件”,鉴定机构未能作出鉴定结论。 陈雁琴当然知道,即便根据原精神病鉴定下判自己也不会担什么风险,相反,不依原精神病鉴定下判自己要担的风险可能更大。但是,她考虑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而不是她自己。 从石家庄返回邢台的第二天,陈雁琴给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十几家鉴定机构打电话,联系李某重新鉴定事宜,但仅有上海一家鉴定机构能作鉴定。陈雁琴又奔往石家庄机场将专家接到邢台,还配合专家到李某所在村走访和去看守所会见被告人。上海鉴定机构最后作出结论:李某在案发时患有精神障碍,“应评定为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此鉴定结论与李某亲属的证言和医院的诊断相吻合,李某受到从轻处罚。 为表达对陈雁琴的谢意,李某父亲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法院。 “扶助弱势是我应尽的本份,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得到了幸福,我也从中分享了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陈雁琴乐于助人。别人赞扬她或向她表示感谢时,她往往会说:“不算什么,举手之劳。” 在工作岗位上,她更是乐于助人,她扶助的大都是有特殊困难的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是被害人亲属。 被害人史某被人砍成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负债累累。史某去世不久,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拿不出女儿的第一学期学费,史某妻子非常着急。陈雁琴安慰史某妻子:“别急,要想办法让孩子上学。”陈雁琴马上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咨询如何申请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还带领史某妻子及女儿去办理申请手续。尔后,陈雁琴又几次到相关部门协调,最终为史某女儿争取到了当地最高标准的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为解决史某女儿的燃眉之急,庭长韩迎亮又发动大家为史某女儿筹集学费,院长刘晓坤也捐了款。怀揣着社会的关爱,怀揣着美好理想,史某女儿高高兴兴地跨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在一起命案中被人砍成重伤的王某多年前丈夫去世,自己带着两个儿子艰难度日,其中一个儿子还是智障儿。受伤后,她又欠下了一大笔债,生活非常困难。陈雁琴多次到县民政部门协调,帮助王某办理低保,民政部门按当地最高标准为王某落实了低保。 被告人王某因家庭矛盾砍死了丈夫,被判重刑,撇下一个8岁的孩子,孩子只能跟随叔叔生活。因孩子叔叔经济拮据,孩子生活和上学都没有保障。陈雁琴得知后专程到县民政部门联系为孩子办低保事宜。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孩子现状符合孤儿救助条件,孤儿救助金不但高于低保金,孩子还可以免费上学。陈雁琴又跑前跑后帮助孩子办理孤儿救助金。孩子的孤儿救助金手续办妥后,孩子叔叔恭恭敬敬地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递到陈雁琴手中,锦旗上写着几个金黄的大字:人民法官心系人民。 自2009年以来,陈雁琴至少帮助了15位有特殊困难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亲属。 得到陈雁琴帮助的人中,既有被害人或被害人亲属,还有死刑犯的亲属。 被告人葛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临刑前验明正身时,葛某留下遗言:“希望给我两个孩子上了户口,好让他们好好上学,不要像我一样。”陈雁琴问葛某:“你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转告你母亲给孩子上户口?”葛某马上回答:“不是,我母亲上不了户口,我是想请法官帮这个忙。”陈雁琴“留有余地”地对葛某说:“我不能现在就答应你,我只能说尽力去做。” 回到单位后,陈雁琴马上打电话向公安部门了解情况。原来,葛某与前妻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当时9岁,儿子当时6岁。平时葛某常年在外,犯罪后又被刑拘、逮捕,妻子也抛家而去,两个孩子的户口就耽搁下来。尽管这样,两个孩子的户口仍在登记范围。为了尽快给两个孩子办妥户口,陈雁琴托了一位在公安机关工作的朋友,并再三叮嘱:“一定给办好,一定当成我自己的事去办!”没几天,两个孩子的户口办妥了。 有人问起为什么帮助死刑犯的子女办户口时,陈雁琴这样解释: “一个就要被执行死刑的人还惦念自己的孩子,还希望孩子好好上学,不要像他一样,说明他心中还有爱、还有善念,所以应该成就这种爱、这种善念。再说,他虽然犯了死罪,但他的孩子是无辜的,他的孩子也应该和正常孩子一样,有户口,有学上,不幸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关爱。” “有心理创伤的人容易走向‘极端’,我要用爱心 为他们‘疗’伤,把他们引向光明、引向幸福” 仇视、怨恨、悲伤、绝望、冲动、偏执,是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亲属容易出现的“心理创伤”。有“心理创伤”的人容易失去理性,以至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社会和谐和家庭和谐。 陈雁琴说:“对有‘心理创伤’的‘患者’必须及时进行‘心理疗伤’,要通过精神上慰籍、感情上沟通、心理上疏导,变消极为积极,变负面为正面,变失衡为平衡。这样的帮助不仅能惠及个人,还能惠及社会。” 被告人高某不堪忍受丈夫辱骂、威胁和暴力,将丈夫杀害,然后用手机拨打“110”投案自首。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高某公婆不但要求法院判处高某死刑,还要求高某赔偿17万元经济损失。可是,本案因家庭矛盾引起,被害人也有过错,被告人还有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法院不可能判处高某死刑。而且,高某也无力支付17万元的高额赔偿。 一天上午,陈雁琴提着慰问品来到平乡县平乡镇南柴村高某公婆的家,向两位老人介绍相关法律,但两个多小时的思想疏导工作毫无效果。中午,她打电话向心理学专家讨教了“良方”,尔后放下碗筷又返回高某公婆家。这次,陈雁琴不再提案件的事,而是和两位老人唠家常。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儿子和儿媳如何不和,媳妇和公婆如何关系不好,孙子孙女和爷爷奶奶如何不亲近。把烦心事倒出来后,两位老人情绪平稳了许多。陈雁琴离开南柴村时夜幕已经降临。 后来,陈雁琴又提着慰问品先后两次上门“拜访” 两位老人,还请去了心理学专家。心理学专家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两位老人唤起家庭亲情和家族观念,逐步消除他们对被告人的仇视情绪。陈雁琴也做好高某儿女的工作,嘱咐他们好好孝敬爷爷奶奶。最终,高某儿女替高某与两位老人达成和解,两位老人撤回了刑事附带民事起诉。 邢台中院以故意杀人罪依法从轻判处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陈雁琴给两位老人送达判决书时,高某的公公说:“能少判两年吗,让她早点儿出来管两个孩子,我们年岁大了!” 该案作为心理咨询技术介入的成功案例,被评为2011年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病症不同,救治方法也不同;有多少病症,就有多少药方”,这也是陈雁琴对有“心理创伤”者采取的“疗伤”之道。 陈雁琴审结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后,被害人妻子赵某还时常到法院找陈雁琴倾诉对丈夫的思念,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陈雁琴有时陪她哭,有时耐心相劝: “你要是念你丈夫对你的好,你就应该把孩子、把家给他管好。父亲不在了,母亲再不管孩子,孩子怎么活呀。你丈夫要是在天有灵的话,他能希望你这样吗?他一定是希望你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也包括把你自己照顾好。” 赵某也知道陈雁琴的话在理,但对今后生活依然没有信心,更无心料理家和照顾面临高考的两个儿子。陈雁琴又一次次鼓励她把丈夫的生意接过来,以保证两个孩子上学和家庭日常生活,可赵某还是听不进陈雁琴的话。无可奈何之时,陈雁琴从网上给赵某下载了几十页格言和警句,用格言和警句去开导赵某: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陈雁琴还用了一招:利用双休日陪赵某到当地寺院“散心”。 陈雁琴感到莫大欣慰得是,赵某真的变了,变得就像换了一个人。她不但接过了丈夫的生意,经营得还很好。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在丈夫去世一年后家里竟出现这样大的变化,赵某过去想都不敢想。赵某在体味幸福生活、畅想美好未来的同时,也把陈雁琴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自己心中。她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我和陈雁琴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她还教育两个儿子:“你们要记住,陈阿姨就是咱们家的恩人!” 赵某有了这次特殊人生经历后,对“法院”这两个字也倍感亲切。到外地跑生意时,她愿意找法院附近的宾馆住宿;回邢台后,即便是绕道也要从邢台中院门前走过…… “法官裁判的结果若使人们产生幸福的感受,那将是社会最大的福祉”——采访结束后,美国大法官格雷这句格言浮现在了记者的脑海。 责任编辑:
陈文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