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一中院完善法官培养机制打牢公正司法基石
作者:李松 黄洁 陈实 发布时间:2013-09-22 13:41:03
“人民法院的立院之本在于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信力的根基在于站在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法官。”多年来,这一观念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始终一以贯之。从培养青年干警快速成长的“四制培养”,到后备干部选拔的“四早机制”,从建设系统化的“人才贮备库”,到打造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交流机制,北京一中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各项制度日趋完善,且成效显著。 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界领军人物姜颖,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王茂刚,北京市十佳法官陶炜……一个又一个被人们认识并熟悉的法官名字,正是一中院人才培养战略的受益者,而他们的涌现又将公正司法的“正能量”不断传递,让普通百姓对司法公信有了更坚实的信心。 四制培养:青年法官必修课 在一次青年法官沙龙上,一中院刑二庭法官江伟的自我评价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年代,成长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工作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我们的价值取向多元、思维开阔活跃,但司法实践能力相对欠缺,法学理论基础丰厚的优势与对社情民意体察相对不足的劣势并存。” 江伟的一席话道出了一中院对青年法官培养的核心。据了解,近5年来,北京一中院招收高校毕业生18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1人,占招收总数的94.5%,且以北大、人大、清华等5所名校为主。而让这些基础素质好、却毫无实践经验的“毛头小子”们成为独挑大梁办大案的法院业务骨干的秘诀,就是该院打造的“四制培养”机制。 所谓“四制培养”,即体验制、带教制、指导制、督导制四项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把青年干警从入院开始的大约5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录用大学毕业生初任培训、预备法官任职培训和初任法官在职培训,通过阶梯递进式培养使他们成为一名较成熟的法官。 现任民二庭助理审判员张琦便是经过“四制培养”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法官。回忆起自己2008年入院以来的经历,张琦感慨良多,“我刚入院时就被‘下放’到青海基层法院,后来又被安排到北京山区法庭体验生活。那时我刚出校门,开始也很不习惯,不过回想起来,正是这些不平凡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和‘象牙塔’里完全不同的状态,对我从一名学生向一名法官的角色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初任培训到预备法官任职培训和初任法官在职培训,张琦总是“幸运”地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他的培养指导老师,不仅教他如何办案,同时也教导他如何提升自己的群众工作水平。 “这四五年的必修课将使我终生受益。”张琦说。 四早机制:孕育专家型法官 2012全球知识产权界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全国优秀法官”、“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人才奖”获得者……这一系列荣誉都属于北京一中院专家型法官、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界领军人物姜颖。而她的成长之路,正是该院人才培养“四早机制”的有力体现。 姜颖从事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具有极强专业性,要求法官既要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法律思维。同时具备理工科和法学双重教育背景的姜颖,早已被院里发现是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好苗子”。 按照一中院专家型法官培养“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早使用”原则,姜颖先后被安排到专利复审委员会交流学习;作为全国法院系统6名顶尖人才之一被选送至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一年;担任专利行政合议庭审判长,并因业务能力突出被选拔成为一中院首批中层助理。 一步一步的经历,一层一层的积淀,一次一次的历练,将姜颖最终锻炼成为顶尖专业人才和审判专家。截至目前,她参与审理的1400余起知识产权案件中,近400件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涉外、疑难或新类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而姜颖不过是一中院“四早机制”培养的专家型法官之一。该院政治部主任马立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实践中,‘四早’的功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选拔后备干部方面,近年来,我们选拔的48名中层助理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中层干部队伍的75%;二是在非领导职务晋升中,通过‘四早’理念,我们打破了过去的‘论资排辈’,近两年已连续选任11名优秀年轻法官担任代理审判长。” 六项交流:孵化复合型人才 到金融机构交流学习,跟民警一起执勤巡逻……这些看上去与法官职业不怎么搭界的活儿,这些年却给北京一中院法官培养和复合型人才锻造提供了很多帮助。 据了解,近3年来,一中院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干部交流机制,择优选派优秀青年干警到上、下级法院,本院综合职能部门,高等院校,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及基层政法单位交流锻炼;安排中层副职后备干部到政工、纪检、审判管理等综合职能部门进行任前岗位交流,通过六个层面多渠道努力,拓宽了人才培养使用渠道。2010年以来,该院共选派11人到市高级人民法院或基层法院挂职锻炼,6人到行政机关、金融机构交流任职,14人到政法系统基层单位挂职交流,22人在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轮岗交流锻炼。 有过交流经历的干部们最大的感受是:“了解了民意,拓宽了眼界,提高了能力。” 记者还了解到,一中院的储备人才库也为该院精英法官的打造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截至目前,该院人才评审小组依托职位说明书、职业信用档案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经过严格评审程序,已选拔出符合条件的150余名优秀干警进入院人才库。对这些储备人才,院里还会择优向高院、政法系统人才库推荐。3年来,57名优秀人才被市委政法委纳入“十百千”人才库。 马丽娜说,只有通过成熟有效的机制才能保证“人才培养不间断,精英涌现不断层”,从而打牢公正司法的根基。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