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样让群众“不变心”
作者:崔林 发布时间:2013-09-16 10:10:36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不少干部反映,现在的群众都“变心”了。变得斤斤计较而不顾大局;偏信偏听而不顾事实;追逐利益而不顾原则。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是老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能,新办法不会,让不少人觉得无所适从。 诚然,今天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乃至大众心理,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多元的利益,多变的思想,多样的经济,确实让群众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大。但服务理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点,现在与其说是群众变了或环境变了,还不如说是我们有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变了。 比如,一些讲马列两眼茫然,说菩萨眉飞色舞,谈理想支支吾吾,吹算命口沫横飞的干部,连自己都不坚守为民服务的信仰,如何能让群众对他们产生认同和他们走到一块?台上大言炎炎,台下蝇营狗苟,心中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的干部,如何能让群众相信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他们站在一起?端着架子、摆着排场去基层体验生活,打招呼、亮身份隔着玻璃看“大戏”的干部,又如何能让群众对他们讲真话、诉真情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样的干部在台上再怎样讲得天花乱坠,文章再怎样写得妙笔生花,群众不会信也不会认,更不会和他们一条心。 服务理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点。而开展群众工作又是与群众“掏心窝”的事。要知道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就在群众心中有多重。只有把“鱼水之谊”注入于“为人民服务”的实干中去,把“血肉之情”体现在孝敬“爹娘”般,服务群众的劲头中来,群众才会和我们走到一块、站到一起、打成一片,更不会 “变心”。 要想群众“不变心”,为人处世要“静心”。置身市场经济大潮,有些党员干部在物欲面前动了心,成为利益的奴隶。为追寻小利,将社会规则、道德信念抛诸脑后,能走的后门一定要走,能用的手段一定要用,只要能实现目的、攫取利益,尽可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执着于利益加减法,仿佛一切都可以打上价签,一切似乎都能掂量轻重。正是这些不择手段的“动心”,使他们心思和智慧不放在创新实干上,却投向“旁门左道”,挑战道德底线、逾越法律雷池。最终让整个党群、干群关系面临割裂、矛盾激化的风险。如果想要保持党群、干群一条心的良好关系,那么党员干部唯有将心“静”下来,真正做到不为物欲所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 要想群众“不变心”,为民服务要“知心”。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只有明白群众的真实想法、真实诉求,才能将“锤子敲在钉子上”,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坐在空调房里是无法知道酷暑高温下群众工作的难耐;而大嚼万元“大闸蟹宴”的官员也断然不觉贫困儿童啃凉馍、喝生水的困苦。唯有和群众贴身,才可能和群众真正的贴心与“知心”。只有走进贫困户才会知道贫穷的滋味,只有坐上公交车才能体会到“蒸笼公交”的煎熬,只有喝口“彩色水”泡的茶才会觉得环境的告急,也只有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会被群众当成自家人,才可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真看法、真诉求,也才能寻求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想群众“不变心”,干事创业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闭幕会上发言时,曾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借以告诫全党同志务必坚持民本思想,脚踏实地的不断工作,才能感动人民群众这个“上帝”,和我们一道开展革命工作,不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如今,我们在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时,有时候我们的“拼搏”或许被别人理解为金钱交换,“奉献”也可能会被别人当成政治权力的做秀,但我们只要如故事中的北山愚公一样,一心一意的来攻坚克难,不走过场,不摆花架,久而久之,人民群众就一定会被我们的真情实意所感动,最终和我们走到一块、站到一起、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 种下“静心”的绿茵,只是为了避免精神荒漠的来袭,“知心”的向下扎根,只是为了从群众中汲取执政兴国的强大力量,“用心”的坚持,只是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最终梦想成真。而在诱惑中坚守,在坚守中向前,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表达。 作者单位:湖南省炎陵县人民法院执行局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