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克华: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作者:何永刚 陈亚洲 发布时间:2013-06-08 14:05:47
郭克华: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郭克华气喘吁吁地跑到会议室,还没落座就说:“不好意思,我刚才下村儿了。”抹了一把汗,他紧接着开始介绍自己所负责的侦监科所做的关于平安建设的工作。
整个介绍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涉及的案例和当事人情况,他了如指掌,听者就像是倾听着一场具有吸引力的演讲。 工作介绍完后,记者发现,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资料始终没有打开过。 “克华经常下村了解情况,业务也熟练,汇报工作从不照本宣科。”河南省宝丰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文杰说,“不仅如此,他跟群众的感情也深着哩,只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儿,他都毫不含糊。” 对此,郭克华也不否认:“都说检察院和平安建设关系不大,但我个人认为,平安建设是每一位政法干警的责任,作为检察官,我责无旁贷。” 当事人眼中的“亲兄弟” 2013年3月17日晴 今天办理闹店镇西牛村王亮受伤害一案,发现此案可以调解,也符合“刑事和解”的要求,因此建议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2013年3月19日晴 打人者马龙的家人告诉我,马龙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被判刑家里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必须想办法尽快寻求案件“和解点”。 2013年3月23日晴 今天,派出所民警和司法调解员负责调解此案,双方达成了谅解和赔偿协议,这真是个好消息,很快就可以对马龙作出“无逮捕必要”的决定了。 …… 这是郭克华《检察官日记》的几则摘录。 今年3月,闹店镇西牛村村民马龙特意从深圳回到老家,准备抗旱浇麦,但他发现自己家的电路不通,于是给村里的电工王亮打电话,正在收电费的王亮对马龙说:“我正忙着呢,过两天再给你修吧。” 由于请假时间有限,还要赶回深圳,一时着急的马龙就在电话里对王亮说:“你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个电工?” 就这样,两人在电话里争吵了几句。过了两天,收完电费的王亮来到马龙家帮助修理电路,在修理过程中,王亮说:“你找我帮你干活儿你还不好好说话,你说话咋恁难听?” 本来心中就有气的马龙接着王亮的话茬儿与王亮吵了起来,继而二人打了起来。结果王亮被打成轻伤,马龙被拘留。 案子到了检察院,侦监科科长郭克华通过了解得知,两家平时并无矛盾,发生打架的事儿是因为一时冲动,于是,他找到双方的家人和亲属,逐一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对他们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彼此行为、后果、责任、关系等,最终,王亮自愿与马龙达成和解协议,马龙主动赔偿了王亮医疗费用,案件以刑事和解形式结案。 “都是一个村儿的,平常无冤无仇,我们也没有想着让他去坐牢。”记者在采访时,闻讯赶来的王亮的妻子陈艳说,“如果法院判决之后对方坐牢的话,估计我们两家今后就埋下了仇恨。现在这样对我们都好,郭科长没有架子,到我们家好多次,就像是亲兄弟一样,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心里可感激着哩!” “犯罪分子得不到惩处,群众生活就不会安宁” “我们是大营镇边庄村村民,村里有人阻挠新农村建设,恳请检察官为我们做主……”去年11月,郭克华收到了这样一封群众来信。 “新农村建设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阻挠新农村建设的人绝对不能逍遥法外。”郭克华说,他第一时间了解了情况。原来,村里一名叫刘杰的人为获取私利,伙同另外几人煽动不明真相的村民50余人,对村里东侧新农村建设工地进行围堵,致使工程被迫停工4日,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6.4万元。案发后,群众向宝丰县检察院反映刘杰的上述行为以及公安机关迟迟未予立案的情况。 郭克华和同事们经过认真审查,认为刘杰等人的行为致使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无法按期实施,并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其行为已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遂于2012年11月7日向公安机关下达了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的通知书。 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于11月13日对此案立案侦查,12月31日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向宝丰县检察院提请批捕犯罪嫌疑人刘杰。2013年1月5日,宝丰县检察院作出批捕决定,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自从2012年8月宝丰县检察院与公安局共同会签了《关于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法律监督的实施意见》以来,郭克华每个月都要到自己分包的派出所去查看处警记录。 “根据处警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该立案的案件是否已经立案,如果没有立案,我会马上对他们口头告知。”郭克华说,今年在抽查中,他发现同一个犯罪嫌疑人作案两起,但公安机关在立案的时候遗漏了一起,在检察院的监督下,被遗漏的案件重新立案,犯罪嫌疑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其实我也知道,这样会得罪很多人,但如果我不这样做,社会利益就会受损,犯罪分子得不到惩处,群众生活就不会安宁。”郭克华说。 常“回家”看看,亲人们是否一切平安? 5月7日,宝丰县下起蒙蒙细雨,郭克华看了看工作安排,他今天应该到李庄乡尚王村走访,“两个星期都没去了,不知道群众有啥事儿没有”? 还没走到村口,老远就看到有人在村口打着伞迎接,走近了,郭克华告诉记者,站在最前面的是村支书张地月。 去年,郭克华被分到尚庄村包村蹲点,按照规定,尽管包村已经结束了,郭克华始终惦记着这里的群众,看看他们是否生活得安宁。 “街头、村头、地头是郭科长经常来的地方。”说起郭克华对村里的帮助,张地月对记者说,“我们村的旧村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郭科长有很大功劳。每当我们有法律上的疑问,郭科长除了给我们耐心解释、出谋划策外,还不定期地与我们一起走村入户和群众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郭克华与迎接的群众一一握手,嘘寒问暖,往日里办案的严肃换成了一张始终微笑着的脸。他与闻讯赶来的群众谈笑风生,互相开着玩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村里有个啥矛盾,只要一找他,肯定就解决了。”张地月笑着说,“他可比我这个村支书有威信。” “与咱老百姓相处,不能有架子,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和思想上的‘疙瘩’,帮他们解惑释疑、打开心中的‘结’”,这是郭克华深刻的体会。 郭克华看看时间,他该到石桥镇初级中学给孩子们上法制课了,这是郭克华的母校,他每个月都会来一次。 在九年级四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把郭克华团团围住。 “什么是正当防卫?”“盗窃多少该判刑?” “年龄多大负刑事责任?” 郭克华一一解答,笑脸和关爱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此时,记者蓦然发现,眼前这位35岁的年轻检察官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