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找“唯一的社区女民警”
作者:李科 李德彦 王印德 发布时间:2013-04-07 09:14:15
开栏的话
在社区村居,在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民警,他们心肠热、腿脚勤,把群众的事当大事;他们有经验、讲方法,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层民警。从今天起,本报“蹲点一线”推出“寻找最美基层民警”,展现基层民警的风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如果不是因为采访,我们很难有机会来到吉林省的这个小镇。 早就听说,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安民警中,只有一位社区女民警。 一路上,听到所有人说起她,评价出奇的一致:“她呢,就是个平凡人。”但所有人又都让我们一定要见见她。“她的故事太多了,都不用找,随时随地,原生态。”认识她的人说。 3月19日,我们怀揣着所有的好奇心,来到了吉林市。 当天很冷,堆积的雪还没化,白天又飘起雪花。路边的积雪有2米高,低矮的杨树光秃秃的。沿路不时掠过一些散落的房子。 从吉林市往北70公里,我们终于来到目的地——舒兰市吉舒镇。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申福实,是吉舒派出所河西社区的一名民警。 我们是在派出所旁的申福实社区警务室门口遇到她的。当时她正在送一位居民出门。 困难群众爱找这位“活菩萨” 申福实正在送一个背着小孩的居民出门。那位居民刚转身,就听到她在后面喊:“我帮你问问再打电话给你。” 记者好奇,上前问缘由,原来是辖区居民找申福实办低保。 2012年8月,吉林省公安厅正式以申福实的名字命名申福实社区警务室。从此,找上门来的居民越来越多。 正说着,就有人进来。 “申姐,你知道,俺老公去世了,孩子在长春打工,一个月就挣千儿八百,俺一点生活来源都没有,还每天都离不开药。求求申姐给协调一下,找社区给俺办低保行不?解决生活来源。”这个叫李秀芬的女人正说着,就泪如雨下,不停地擦眼泪。 办低保不是应该找社区、找社保部门吗?为什么居民都来找申福实呢?记者在心里直嘀咕。 “我尽最大努力,跟上面协调,去找社区、街道。李婶你别想太多,回头有消息了给你打电话。”申福实说得很客气。 “你人特好,也去过我家好多次。我也不认识别人,就求你了!活菩萨!”李秀芬泣不成声。她口中的“人特好”,似乎正好回答了记者心里的疑问。 申福实53岁了,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大姐。她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确实是个很亲和、面善的人,让人愿意跟她倾诉。怪不得辖区群众愿意来“求”她帮忙。 “李婶的事办成了,我心里就踏实了。”申福实把李秀芬送出门后,转身对记者说。 但我们心里已经有一种预感:在这里,跟李婶一样生活困难的人、遇到愁事的居民,他们都需要申福实的帮助。 老矿区小镇治安好转的“秘方” 吉舒镇城区往来的车辆不多,也不繁华。 附近是个煤厂,厂区堆着煤,但工人寥寥无几。一条铁路穿过煤厂,在没有火车经过的时候,愈发显得寂静。 舒兰市公安局政委关心向我们介绍,吉舒镇是原舒兰矿务局总部所在地,有10万常住人口。 “这里繁华的时候,车来人往,比舒兰市区还热闹。”他说。 2003年,这个老国有煤炭企业整体改制为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时约有4万职工下岗。目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镇上低保户不少。 申福实原本在舒兰矿务局公安局上班,企业改制后考上了地方公安机关。改制前,她的同事有200余名,现在派出所(管辖范围和原舒兰矿务局公安局一致)只剩下20余名警力。 矿区、农村、城乡接合部、城区、经济开发区,这5类地区的治安特点在这里都能体现出来。 企业改制前,地痞流氓多,打架斗殴、盗窃特别多。一些人没正经的活可干,常常酗酒滋事、偷鸡摸狗。 这些年,在警力缩减到十分之一的情况下,治安状况却有了明显好转。原因何在? 申福实的辖区有常住人口3112户、6200余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90%以上的居民我都认识,基本情况都了解。”申福实笑着说。 这或许是治安状况好转的一个答案。 在小镇上,绝大部分年轻人出去读书、打工了,很少再回来生活,“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不少,谁来照顾他们的生活? 田间地头的小事引起的邻里纠纷也不少,不及时化解,也可能出大事。怎样煲“心灵鸡汤”老百姓才能买账? 接下来的两天,本报记者将紧随申福实,继续探访老矿区“片警”维护一方平安的点点滴滴。 请关注下一期“蹲点一线”。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