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安部:危重病用药成假药泛滥重灾区
作者:李恩树 发布时间:2013-03-22 09:46:00
在公安部今年年初部署的打假行动中,第一季度将假食品、假药品、假农资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
《法制日报》记者3月21日从公安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打假行动共破获制售假食品案件275起、假药案件441起、假农资案件29起,掀起了“打假行动第一战役”攻坚破案高潮。 过期劣质药加淀粉销售 2012年7月,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侦查大队在侦办一起制售假药案中发现,假药包材生产、批发零售网络涉及全国多个省份,部分药品甚至流入药店。 据介绍,2008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张建华(化名)等人在丹东设立假药生产窝点,购买过期西药和劣质中药混合研磨,再填充淀粉等制成各种药丸,同时虚构“山东济宁慈惠药业有限公司”等厂名厂址,以及骨友丸、肺痨康丸等药名和国药准字号等批号,委托山东济南的不法分子生产药盒,通过邮寄方式销售给各地患者和药店。 在辽宁警方将案情上报后,公安部立即组织各涉案地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联合专案组,围绕涉案主犯、假药流向、资金信息等展开落地侦控,迅速查明假药生产、销售窝点,锁定了主要犯罪嫌疑人。 2013年1月28日至30日,公安部指挥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4名,打掉犯罪团伙13个,缴获骨友丸、肺痨康丸等假药8万余盒,涉案价值达890余万元。 在公安机关对假药案件进行收网时,四川、浙江、湖南、重庆、上海等地公安机关在公安部指挥下,对一起特大制售假酒案成功收网,打掉4个长期制售假酒犯罪团伙,抓获18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假冒五粮液、茅台等品牌白酒1.3万瓶,各类假酒商标标识等包装材料49万件(套),制假设备58台,涉案总价值2.37亿元。 假药广泛渗透用药领域 从打假第一战役侦破案件情况看,不法分子利用节日期间对烟酒、食品等生活和日用消费品需求加大的消费高峰,以及春耕备耕期间假农资需求加大的时节特点,大肆开展制假售假犯罪活动,赚取非法巨额利润。 “案例表明,春节前后,正是假食品、假药品、假农资犯罪的高发期,尤其是假农资犯罪,第一季度发案的比重相当大。”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知识产权处副处长张鹏指出,假食品、假药品、假农资犯罪危害特别巨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类制假售假犯罪。从历年案件看,假食品涉及粮油、肉类、副食品、奶制品等诸多门类,而且经流通渠道进入批发市场乃至餐桌。 而假药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从中药到西药、内服药到外用药、中药饮片到生物制剂、常用药到名贵药,假药已经广泛渗透,其中治疗降压、降糖等慢性病的常用药品以及抗癌药、狂犬疫苗、人血白蛋白等危重病用药成为假药泛滥重灾区,甚至还形成了假药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犯罪人员聚集地。 公安部去年曾组织“7·20”、“7·25”两次打击假药犯罪集群战役,全国近200个城市集中收网,出动近两万名警力,收缴假药达5.13亿片。 贪便宜助推假药流入市场 在第一战役中,黑龙江、天津缴获宣称治疗肿瘤、糖尿病的假药48万支(粒),案值2200余万元。福建打掉一个累计购入90余吨病死猪肉用于生产香肠的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团伙。黑龙江、安徽、四川、甘肃缴获各类假酒3.3万瓶,制假散酒15.6吨,包材22万件。内蒙古破获一起不法分子累计制售400余吨假种子案。 当前制假售假犯罪屡打不绝,在犯罪手法上,不法犯罪分子通过购买散装、劣质或低档烟丝、白酒等原材料和包材灌装入高档酒酒瓶或生产加工为品牌产品,并以品牌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在销售途径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一部分混杂在真品中进行销售,大部分被销往农村、城镇周边地区以及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流动较为密集的商店,假农资则以分散各地的小经营部为依托。 “因车站、码头人员流动较为密集,一些群众防假反假意识不强,特别是部分群众贪图便宜,更愿意购买价格偏低的商品,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假冒产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张鹏说,许多制假窝点设在民居、废弃工厂内,生产环境混乱,卫生条件极差,生产设备、原料不合格,所产假冒伪劣产品给民众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张鹏表示,鉴于假食品、假药品、假农资的巨大危害,公安机关每发现一条线索,都致力于挖出整条犯罪产业链条,采取集群战役主战模式,打大、打深、打彻底,从根本上铲除假冒伪劣的危害。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