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玥:记忆里,你的笑容
——记原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主任周玥 作者:张安娜 发布时间:2012-12-20 11:30:33
原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主任周玥。
那一年,我走近了平江路旁箓葭巷的破旧两层小楼,楼外是家长里短的市井寻常,楼内则是新生活初始的风华正茂——对平检最初的印象里,是你的笑容。
那天报道,我们几个新鲜人挤进三楼旧会议室。一个个子不高,圆脸短发大眼睛的女子笑着出现在面前,笑纹掠过嘴角,毫不遮掩地牵连起两排兴奋的牙齿。你迅速地打破尴尬,指着地图帮我们分析上班路程。当时我不知道你是政治处主任,只觉得眼前的女子虽然个子不高,但浑身充满阳光,更难得的是,笑点真“低”! 我们公认,你是全单位最“较真”的人。刚到办公室工作,青涩又笨拙。改信息,需要你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斟酌,你靠在椅子的扶手上,离我很近,当时笼罩在头顶的是无形的压力。一旦你让办公室的老秘书改起大文章,废寝忘食四个字完全适用,一个词句翻来覆去整理多遍,改十稿八稿都是家常便饭。你用近乎软暴力的方式把秘书的时间和精力占满,培养出了一个个优秀写手,虽然他们“怨声载道”,但看着自己的进步,心里对你有说不出的感激。 在你读六年级女儿的印象里,你是个“喜欢电脑不喜欢她”的奇怪妈妈。无论睡着时、半夜醒来时,孩子耳旁都是你“卡拉卡拉”敲击键盘的声音,白天写,加班写,熬夜写,你十几年如一日地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单位的文字工作。 你绝不死板。办公室工作繁杂琐碎,你常教我们一些处理之道,把一件事办出多种效果。改起文章来也是如此,换一个表达方式,同样的内容,你可以揉出另一种风格,宣传稿、发言稿、宣传稿、简报、信息,其实都是相通的——要效率但不能死脑筋,你这样教我们。 当时我不知道,这么拼命的你,竟然在和命运赛跑。 2008年初,你的身体出现不适,但你硬是咬牙坚持。我翻着这一年共享文档上的照片,找到了太多的记忆。3月20日,省一级档案室复查,整齐的密集架上,凝聚着你多少个月来加班到深夜的心血;6月3日,壶天学社成立,你精心巧设了“壶境洞天”的学社箴言,韵味别致深远;6月12日,调研会议,你在做会议记录;7月18日,7月22日……一个个日夜,你都忙着工作,每一天,你都忍受着低烧和疼痛,每一天,病魔都在啃噬你瘦弱的身体。 8月,你去参加业务培训,极致的疼痛让你只能咬紧牙关,死死地抓住床单,室友觉察出你的异常,极力劝你立刻检查身体。9月,你连走路都没有力气时,被单位领导和家人逼着去看病。初步检查血色素只有5克,进一步检查的结果如晴天霹雳——癌症。 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坦然面对,你表现出了别于常人的忍耐力。不仅微笑面对前来探视的亲朋,病中的你,念念不忘的还是院里的工作——哪些问题需要多加注意,文章撰写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新人培养情况,考核台帐资料的准备……你的一颗心始终都牵挂着办公室,总怕有什么事情没安排好,影响了工作。上级院有的同志不了解你的身体情况,工作上的事仍旧电话找你,而你从不推托,详细记录后,再打回电话细细吩咐,反复叮咛。 因为你的坚强,打破了医生“最多能活三个月”的断言,你积极化疗,始终乐观开朗,暂时将癌细胞控制在安全状态。 2009年,你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这一次,你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你创设了“我的青春我收藏”栏目,篇首语说得真好,你让我们用心定格看到的东西,用心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你设计了“我的检志第一页”,人物、环境、故事——让我们这些新进院的小年轻从各个角度写对平检的印象;“从检路上第一步”,你关心我们的每一个起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开的第一个庭、得的第一个奖……春节不回家的,自助旅行的,你都会第一时间约稿,分享他们的心得。 你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成长机会,不管干警在编不在编,都让他们得到发挥所长,补齐所短的宝贵机会。新年致辞的开篇,我们都收到了纂写“令”;年度十大亮点,新来的几个人都必须拿笔过手;纪检宣传片,脚本、配音、剪辑,几乎是全民总动员;院史室策划,你甚至拖着病弱的身体,带大家前往扬州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外地干警租房子,你给建议;男青年单身,你动用身边的朋友,介绍相亲;两地分居的小夫妻你关心,思乡心切的小年轻你关心,不习惯机关生活的毕业生你也关心……冬至夜是苏州人传统的团聚夜,在我们的聚餐上,有你自掏腰包给我们捎来的羊膏;光棍节,你让单身的外地干警去尝新开的海底捞…… 你是热爱生活的,你把这种热爱,投射到对家乡的丰厚情感,对人文情怀的追求上。平江的每一条小巷,你都能娓娓道来一个典故,并把这种包含古韵的情丝内化于心,化为指尖的莲花,内网上女检协的名字“传芳检阁”是你起的,因为这寓意着传承又关怀着历史——箓葭巷旁,便是古老传芳巷;你喜欢苏式点心,你常推荐特色的点心给我们,蟹壳黄、杨氏糕点、糖粥、粽子糖……甚至找机会悄悄带给我们尝鲜;你常参加豆瓣书友会,一本《小王子》被大家解析出的哈姆雷特式纷繁感受,你与我们分享,好书推荐这件事,你最在行…… “别人是自己的第二副面孔”,你很喜欢这句话。从青葱岁月到而立之年,二十载江长海阔墨作舟,山高路远纸为骑。你说自己因文字与检察结缘了十多年,以检察的名义,书写前沿的别人成了习惯,在不断在刻划别人的辛勤中积累着收获,用别人的骄傲来捏塑自己。你的确如此,有荣誉,都给别人,写事迹,绝不谈自己,你说过愿意这样快乐地坚持。 可是如今,你再也不会用那种独特的饱满情绪跟同事说话、再也不会做那个轻拍耳旁发梢的小动作了。你还说单位搬新家后一定会去新单位,可是你却永远失约了。 尽管对你失望,但在构思文稿的时候,在整理档案的时候,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我总会想到你嘴角带笑,轻快走来的样子。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