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秉先贤之遗风 树廉洁之品格
作者:肖富胜   发布时间:2012-08-08 14:08:01


    “廉洁”二字最早见诸文章,始于屈原之《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千百年以降,在传统儒家文化的濡染和浸润之下,无数的知识分子和朝廷官吏以廉洁自守为最重要的道德标尺,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大批清正刚毅、廉洁奉公,为后世传颂的人物。春秋宋国子罕、东汉杨震、晋代陶侃、南宋张浚、明代于谦……这些耀眼的名字灿若星斗,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光耀万世。以廉为宝、杨震拒金、一钱太守、陶母退鱼……这些流传百世的典故,每每想来,都令人灵魂为之一震,耳目为之一新。这些人物和故事,曾鼓舞、激励和鞭策了多少士子在寂寂长夜里、在漫漫旅途里砥砺自我,在雕梁画栋前,在黄金美玉前坚守自我。

    非衣物无以暖身,非饭食无以果腹。衣食之需,住行之备,本是人生于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享受的追求欲望已畸形膨胀,由此带来的投机钻营、巧取豪夺甚至贪污腐败层出不穷。贪婪,这棵欲望的罂粟,正在慢慢腐蚀人们的意志。或许明明知道它的危险,但在他滴血般的美丽面前,你还是会深陷下去,沉迷其中。

    有多少人,被这如血的罂粟花迷惑,在利益面前迷失了灵魂,在金钱面前放纵了自我。有人年届而立,年富力强,本是身登青云,前程似锦,不可限量,然而迷失在对利益的无节制的追求之中,终因贪赃枉法而身陷囹圄,不仅违法所得悉数上缴,个人前途也毁于一旦,落得个亲友痛惜,世人笑话。还有人兢兢业业,勤恳半生,为国为民做出了贡献,却想着在卸任前捞一把,最终东窗事发,落得个晚节不保,一生清誉无存,晚景凄凉。高墙之内,不禁发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由衷喟叹!

    是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行善无期善报,违法当思恶果。伸手之初便应料想会有被擒之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法制日益健全的当今中国,不要存有漏于法网之外的侥幸心理。同时,更应记住刘备诫子书里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认为大恶不可、小污无妨。细行败节,尤为可惜可叹。一文虽微,能污清白人格;万金价昂,难收公道人心。品行是一张白纸,一旦污损,就永远留下污迹,或许可以通过善行在白纸上画出光彩夺目的精彩画作,但也遮盖不了那小小的污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刘禹锡的这句诗表述的不仅仅是莲花的品格,更是对知识分子品格的形象比喻和深刻寄托。无论古今,都有大量的正义之士、廉洁之士为这句诗词作出了最好的脚注。无论古今,也有大量的反面教材向世人做着不究小节终成大恶的例证,警醒着后来者,处世行事莫忘廉洁二字。

    岁月悠悠,逝者已如水,长路漫浩浩。让我们在往圣先贤的光辉事迹中接受熏陶,让我们在贪官污吏的凄惨下场里警醒自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白坦荡地走过一生,留取丹心照汗青!



责任编辑: 孟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