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过场” 寻精神 思传承
作者:李慧兰 发布时间:2012-03-02 11:10:08
连日来院里根据市“三大主题”活动延伸的安排,先后举办了先进个人宣讲、观看《直通法院》视频、上井冈山接受革命教育。在此之前我窃以为这些应当就是坊间传闻中的以接受教育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当代形式主义的具体演绎。可是,一个个发自肺腑的法官故事讲下来,一段段遥远真实的革命回忆铺开来,一曲曲昂扬、感伤的背景音乐飘出来,竟生出一些感触。
有一种叫做精神的东西在体内流淌,在空气中氤氲。言及井冈山必讲艰苦奋斗,言及井冈山必谈军民一家;可是今天打动我的不是艰苦奋斗,不是军民一家。震憾我心的是大爱无私,是正义信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言过其实,却绝非空穴来风。肉体凡胎,利己心人人都有,会怕累会怕疼会怕死。和平年代、日常生活中我想我们大都是积极织梦与惰于实践的矛盾交织体,权衡利弊、精打细算的小人物。然而,当使命降临,无数平凡的人会像《金陵十三钗》里那些最卑微的女人一样挺身而出,舍身取义。 曾志,这个在历史教科书上我不曾见过的名字,今天,因为她孙子的亲身讲述,让这个陌生的人物在我眼前变得立体,变得鲜活。从战火中幸存,却24年未见过出生仅26天就送养他人的亲生儿子。她儿子没有从高官母亲那谋得一官半职,却因母亲的奉献、波折而饱受磨难,终生在井冈山林场工作。1985年曾志回到井冈山看到战友们的烈士墓,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们,我回来看你们来了”,话毕伏墓痛哭。曾志死前的遗愿是:死后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不要通知京外家属。遗体送去解剖,有用的拿去用,没用的送去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 还有牺牲在井冈山上的留学生、黄埔军校的高才生、劫富济贫的袁文才、王佐、普通战士。他们的生命将随时间流逝仅仅成为后人眼中的一个名字,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只有一个共同的代号——英雄。这个代号所沉淀的涵义在战争年代叫作舍身取义,在和平年代叫作捍卫正义、责无旁贷。 和平时期的奉献就在具体而微力所能及的工作中、生活中。刚参加工作任务较轻,连我也以为能者多劳只是因为与生俱来的“能”,而从法院前辈的讲述中才知道她的多劳、高效是在下班后牺牲自由时间辛苦工作换来的。上班时间人多事多,难以集中精力写材料,就在上班时间先搜集好材料,下班后带回家做,院里许多的政策规章就是这样在夜晚和双休日完成的。从一线的业务庭到综合部门,都竭尽所能,因为对工作的投入关乎他人福祉。 脑海里想起一句台词,剧中检察官说:“像我们这种人,手握权力,只要有一点点私心,就会要了别人的命”。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守不住,社会哪里还有正义? 这种感触涌向心头,能停留多久却未可知,可能将来会被媒体连篇累椟的关于消极腐败的负面报道所冲减,可能会在油盐柴米养家糊口的生活琐事中慢慢遗忘,可能会陪同风云变幻随波逐流趋利避害销声匿迹。 精神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精神的传承需要常谈常新的追忆,叩击心灵的教育。如果每个人能够在摇摆不定的决择前想起前人的牺牲,在摧毁信仰的诱惑前想起他人的奉献,相信人间有大爱、天地存正气。无私的精神、正义的信仰就能在硝烟散去、英雄走后仍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