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体犯罪心理研究
作者:刘艳 刘吉星 发布时间:2012-02-29 11:36:42
摘要:群体犯罪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关于犯罪现象的社会学概念。其不仅包括刑法学上的一般共同犯罪,还包括有组织犯罪、集群犯罪和团伙犯罪。由于群体犯罪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的和谐,所以深入研究这类犯罪心理,对于预防、减少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群体 犯罪心理 有组织犯罪 集群犯罪 群体效应 团伙犯罪 群体犯罪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只是根据犯罪人的多少将犯罪人分为单独犯罪人和共同犯罪人。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共同犯罪人可视为一个实施犯罪行为的群体,即犯罪群体。群体犯罪就是犯罪群体在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 一、群体犯罪的特征 1.人数在两人以上,并且犯罪参加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参加者通过紧密的交往与联系,促进内部的交流,使群体更加稳固,选择方向更容易达成共识。 2.群体犯罪目的的一致性。 群体犯罪的成员一般都具有共同的犯罪目的,容易达到主观上共同的犯罪意图,成为具有共同语言的犯罪行为人。 二、有组织犯罪心理 (一)有组织犯罪的概述 有组织犯罪指多人实施的具有严密固定组织形态的共同犯罪。有组织犯罪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人数多且具有明确的分工 有组织犯罪人数较多,主要成员也较固定,具有明确的分工。 2. 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 有组织犯罪有严密的组织,有长远的计划和目的,其组织是永久性的。 3.犯罪具有暴力性、疯狂性 有组织犯罪的手段具有暴力性、多样性和疯狂性等特点。恫吓,暴力是有组织犯罪最普遍使用的手段。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分析 1.帮派思想和亚文化氛围 在有组织犯罪人崇尚暴力,血腥,尤其是受崇尚暴力欺诈的亚文化影响,认为“老大”才是英雄。帮派思想,哥们儿“义气”成为他们加入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以及行为的动力。 2.恶性膨胀的金钱欲望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然而对于有组织犯罪人恶性膨胀的金钱欲,正常的渠道无法满足,他们转而寻找捷径,有组织犯罪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有组织犯罪大都是以获取金钱和物质利益为目的。 3.对首领的绝对服从和等级观念 有组织犯罪内部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无条件的服从首领,甚至为了表示对首领的忠诚去纹身,刻字;违反纪律,心甘情愿按照规矩接受惩罚。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纪律约束,是有组织犯罪得以巩固并延续其生存的重要心理要素。 4.强烈的罪责扩散感 由于是有组织犯罪,参与者对于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使得参与者敢去做平时一个人不敢去做的事情。由于责任的扩散,犯罪人的责任感会大大的减少,这样会促使他们做出极端凶残的行为。 三、集群犯罪心理 (一)集群犯罪概述 集群犯罪是指人们在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绝大多数成员之间并不认识,只是由于偶然事件而聚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情景性和情绪色彩。集群犯罪的常见表现是聚众哄抢财物、普通泄愤的集群犯罪,尤其是近年出现较多的因拆迁征地而引起的泄愤事件。 (二)集群犯罪心理分析 1.社会矛盾的积聚导致泄愤情绪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富差距也在近一步的拉大、腐败滋生、社会分配的不公造成社会矛盾的积聚和社会心理的躁动。这样的心理一旦沉淀,在遇到适时的机会时,就会爆发发泄内心的不满,具有同样心里的人很容易就聚到一起从而引发集群违法犯罪活动。 2.群体效应、责任感的扩散导致责任感的缺失 同有组织犯罪一样,由于人数众多,各参与人即使犯极端严重的犯罪,也会觉得不全是自己的责任,有责大家分摊的心理,甚至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查不出是谁所为,导致参与者可以是无忌惮的为所欲为,所以集群犯罪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西方文化的影响 由于现在媒体的开放,网络的发达,使以往较封闭的民众可以更多的接触到国外民众的暴力事件、反对种族歧视等群体事件的直接形象,受此影响,早已心生不满的民众仿佛找到了泄愤的出口,开始模仿,并以此为豪,觉得自己就是民族英雄。 四、团伙犯罪心理 (一)团伙犯罪概述 团伙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以青少年为主体,以结伙型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是一种潜在的有组织犯罪。 近年来,团伙犯罪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学生团伙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犯罪成员低龄化的趋势让我们担忧。团伙犯罪以财产型犯罪为主,作案手段凶残、工具智能化、高科技化是其特征。 要预防减少团伙犯罪数量,需要我们去了解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二)团伙犯罪心理分析 1.逆反心理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上处于逆反的成长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很容易走上歧途。 2.自我表现欲膨胀 青少年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犯罪经验都不丰富,大多青少年年轻气盛,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己以吸引别人的注意。正是基于这样的表现欲望,甚至不惜用违法犯罪行为来实现。 3.盲目的崇拜和模仿 在团伙犯罪中,成员的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似,很容易相互吸引,结成各种亲密的关系。对于头目的行为,“英雄气概”产生崇拜和羡慕的心理,并以“老大”的形象和行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此心理的作用下模仿。 4.寻求刺激冒险的心理 青少年在缺乏正确的生活导向的情况下,生活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便同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年龄相仿的人聚集到一起,倚仗人多的优势,肆意妄为,进行一些暴力犯罪以追求精神的刺激。 结语 笔者研究群体犯罪心理的原因在于群体犯罪不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希望通过对群体犯罪的心理研究可以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而要实现对青少年更好的教育,需要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减少户籍制度对学生入学的限制,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留守孩子的数量,研究表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远远少于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 参考文献: 1.陆时莉 魏月霞主编《犯罪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熊云武编著《犯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英】Ronald Blackburm著《犯罪行为心理学》,吴宗宪 刘邦惠等译 4.梅传强著《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