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婚变如风
作者:张智全 发布时间:2012-02-28 15:21:43
窗外,一片红叶随着清风轻轻漫舞,渐渐消失在浑浊的天边尽头。伴随片片红叶的飘零,我思绪的涟漪也荡漾开来,恍惚间那对母女憔悴的面容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因缘而相识,缘尽而人散!婚姻皆如此。尽管自己已见惯了众多聚散匆匆的婚姻,对婚变的认识已变得有些麻木,但这起兼杂着母女恩怨的离婚纠纷始终难以忘记,以致刻骨铭心! 那是一个飘雪的午后。被告半老徐娘的母亲找到我,希望法庭能够判决女婿女儿离婚。耐着性子听完她的请求,我不由一怔:昨天被告曾对我说,看在孩子的份上,希望法庭不要判决他们离婚,而今天母亲的态度截然相反,这对母女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我在困惑之余,恳请这位母亲正面回答。 她叹了口气,幽幽地告诉我,女儿的婚姻是她一手促成的。女儿是她的至爱,自从丈夫车祸去世后,她孤身一人把女儿拉扯大,拒绝再婚,就是希望女儿有个好的归宿。女儿不负重望,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大学毕业,走上了神圣的讲台。到了谈婚论嫁时,母亲亲自考察,选中了某国家机关上班的一个小伙子。而最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对母亲确定的人选并不满意,尽管小伙子学识渊博,情操高尚,事业有成。但女儿没有过激表现,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在母亲的操办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女儿是怕我伤心啊!因为她太孝顺了。”说到这里,这位母亲哭了起来,十分后悔。她说,女儿结婚一年有了孩子后,她才知道女儿的心病:原来,女儿在大学期间已和同班一名男子倾心相爱,私订了终身,两人心心相印,海誓山盟。那男孩为了和心爱的女人厮守终身,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和这位母亲的女儿一同来到这个偏僻的西部小县城。就在女儿憧憬与心爱的人走进婚姻殿堂时,母亲却为她设计了另外的婚姻蓝图! 女儿是听话的,她想起了母亲多年的艰辛,想起了母亲茕茕孓立的寡居生活,违心地顺从了母亲的意志。婚后,面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她始终没有激情。孩子出世了,小家庭并没有因孩子的来临而有欢乐。女儿把全部精力放在事业上,工作上独挡一面,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丈夫偎依在她身边,脱下盛装,洗尽铅华,像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为她收拾处理。事无巨细,全由丈夫安排,自己都不用操心。她应该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女儿始终走不出男友的身影,总觉愧对男友的深情。特别是男友悄然远走他乡后,每到夜色阑珊之际,女儿总会想起男友哀怨的神情,禁不住泪雨滂沱。丈夫起初不解,以为是自己仕途的顺利给了妻子心理上的压力,便加倍地以呵护来慰抚妻子,企盼赢得妻子的芳心。然而妻子并不领情,依旧郁郁寡欢。当丈夫真正弄明妻子的“心结”时,一向自负的他如同受伤的猛虎。他怎么也不明白,自己深情的付出居然得不到妻子的认同,觉得自己多年来简直就是一个“傻冒”。于是,吵闹、厮打成了夫妻生活的主旋律。最终,丈夫要求好聚好散,将妻子告上了法庭。 “本来,这样他们都可以解脱了。”母亲嘘唏道,“可女儿死活不肯,她不忍心年幼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没有父爱或母爱的家庭里,因为她自己饱尝了没有父爱的痛苦啊。”母亲的目光有些呆滞,继续向我诉说着这场婚变。女儿之所以不愿离婚,除了孩子的缘故外,她更觉得自己对不起丈夫,虽然自己在心里从未接纳过他,但丈夫对自己的关怀还是令她难以忘怀的。然而,丈夫铁了心,始终不愿再维持这种名义上幸福美满而实质上同床异梦的婚姻!“法官同志,你说该怎么办呢?”末了,这位母亲一头雾水似的问我。那神情,憔悴而又迷惘。 听完她的诉说,我在感到匪夷所思之余,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陈词滥调,而这些论调又恰恰不能完全概括这段濒临死亡边缘的婚姻。父母到底该怎样设计子女的未来,特别是如何善待婚姻,这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深奥。作为法官,我们虽然可以从法律解决他们感情的归宿问题,但对他们心理上的“死结”却无能为力。遇到这样的案子,我们合议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十分棘手,调解、说服、交流等手段用尽,最终还是未能挽救这个家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如同一片秋天的落叶,在瑟瑟寒风中悄然破碎,消失在天边。 “男人需要女人的精神慰抚,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他注重的不是女人是否优秀。风去缘尽,各奔东西吧。”在宣判后,这位饱受心灵创伤的丈夫无奈地说。“也许感情这东西谁也闹不清,连我自己也解释不了。”女人满脸愧色,“如果允许我们再来,我会努力去适应他的。”一旁的母亲泪流满面。其实,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感情官司,而受害最深的,除了那个年幼的孩子外,还有这位辛苦操劳了大半生的母亲。作为悲剧的导演者,她同时失去了两位亲人的认可,其苦楚可想而知。 记得一位诗人曾说,“在那个美丽的地方,蔷薇花开得很艳。我说,她是为你才盛开的。”婚姻亦然。当感情的鲜花再没有为自己钟情的人盛开时,其结局只能是泪眼忍看婚变如风。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