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姓是汶川的汶
作者:汶金让 发布时间:2011-05-12 09:28:34
关于我的姓,字很简单,但很生僻,很少有人能把它读正确。上小学时,许多同学都不知怎么念,我有时也读不准,常读成二声。一次我问老师,老师说文化的文才读二声,你们的“汶”有三点水,应该读四声。回家我问父亲我们姓的来历,父亲说,祖父去世早,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百家姓上肯定有。后来我查过,有是有,但排在老后边,还真有点不好找。现在,父亲也因故去世了,关于我的姓的背景和历史更加不易弄清了。
后来,作为全村第一名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凤翔师范,学了更多的历史知识,也从未发现有一名姓汶的著名或不著名的历史人物。好不容易有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同音的名人,却是文天祥的文,还是与我的姓氏无关。偏学文科的我,查了一下辞海,解释是古时有个汶水,又称大汶河,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县北。古时的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之地。究竟我们汶氏家族与古齐国有无渊源关系,是否从山东翻山越岭迁徙而来,无从考证。毕业后当了老师,一次从我们当地的日报上看到有一篇写一位姓汶的著名律师的文章,我以为是从我们村子出去的哪一位,打听了一下,原来他是离我们凤翔不远的眉县人。听说那儿有一个村子,也有许多人与我同姓,至于两个村子有没有什么历史渊源,我本想去考究一下,可参加工作后,整天忙忙碌碌,也没有空闲去考究。另外,查出来又有多大意义呢,这么一想也就一直耽搁了。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爆发了。汶川这个小地方从名不见经传一下子震惊全国闻名世界。从此无人不知道汶川,无人不认识这个“汶”字。地震不是什么好事,谁也不想与它沾边,可我的姓与它有了联系。从此以后,朋友介绍我的姓名时,对方不会念时,就提醒说就是那个汶川的汶,这样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并立即重复一边,哦,汶川的汶。 从此,我的姓便与汶川有了联系,我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有关汶川地震和灾后重建的消息。特别是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地震时43人的北川法院竟有27人遇难,同为共和国的法律人,我感到十分揪心,当时恨不得急速飞奔那里为他们提供帮助,可惜办案忙碌不能离开。但值得欣慰的是,爱心不单是现场直播,它还可以远距离输送。所以在此后省市党政部门和法院系统组织的的几次捐助活动中,我积极筹捐钱物,并发动妻子孩子和周围的人慷慨奉献。虽然区区几百元和几身衣服,只能在冰冷的冬夜御御寒,或为地震板房买一页板和一些锣钉,但礼轻情意重,它代表的是一位北方法官的深情厚意,更重要的是,它是来自一位姓汶的法律人的关爱。 作为法官,主审或参与审理的案件的每份法律文书上都有我的姓名,可有的当事人结案后还未能记住我的姓,事后常拿着判决书或调解书来问我,这个字怎么念,我和同事就再次耐心给他们解释,读wen,四声。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再也用不着这么复杂地解释了,省去了好多口说。 自上中专时我便爱好文学,有感而发时喜欢写一些诗歌、散文、评论等文章,并幸运地把它们发表为铅字。网络盛行后,我又喜欢上了网络文学,并开了博客。公正办案之余,我便抽空写一些反映法官工作和生活的文学作品或调研文章。1999年在刑庭,我根据亲自参与审理的一起盗掘古墓葬案件写的一篇4000多字名为《夜幕下的幽灵》的案例纪实就曾被报纸登载。多年勤奋笔耕不断,竟有多篇文章被媒体登载。仅2010年,就有76篇各类文章被法制日报、法治资讯杂志、陕西日报和新华网副刊、光明网和省市法院网采用。年终还光荣地被评为全省全市法院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受到各级表扬。媒体在发表这些文章时,自然要出现作者的姓名,这样一来,汶金让三个字在互联网上便有了痕迹。随着发表数量的增多,部分文章被有关媒体转载,我的姓名渐渐被全国各地部分网友熟知。与朋友QQ时,我只一句“就是那个汶川的汶”便让群友们记住了我的姓名。一次无意中在谷歌和百度上用自己的名字搜索,居然可以搜索近十页,且独一无二,没有重名重姓,点进去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部分作品,更给我吓人一跳的兴奋感觉。虽然网络文章没什么稿费,但我照样乐此不疲,四十已过的我已对沽名钓誉没什么兴趣,更不奢望什么作家诗人,更注重的是生命的留存、心灵的愉悦和创作的乐趣,所以工作之外便发挥余热为法院文化建设做贡献了。到年终有人会问,你一年怎写那么多,我便认真地回答:“因为像汶川一样的灾难,使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近几年,我的父母因为事故和癌症先后离世)。人生再不努力,便会失去最后的机会,我不想给自己留下无所创造的遗憾!还有,我不是为完成调研任务而写作,文学对我而言,已成一种爱好和习惯,一种不吐不快的情感渲泄,一种工作中的诗意调节,更是一种灵魂的需要。” 更难得的是,经营博客,以文会友时,我结交了来自北川法院的一位姓李的法官,并常与他网聊,随时了解汶川灾区的重建情况。得知他们新的审判办公大楼在各界的关心下正在重建之中,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新招了许多新鲜血液,目前人数已达到49人,比震前还多三人,我感到由衷地高兴。他邀请我有空去汶川参观,可我暂时无暇前去。但我想终会有那么一天的,我们一定要去那儿学习,因为汶川地震在产生灾难的同时也创造了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汶川精神!悲剧可以惩罚人,但绝不会打垮人,这就是悲剧的艺术美!汶川正在逐渐美丽起来,玉树和舟曲同样会更加漂亮!因为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热爱生活的人们在关爱着她们。 但愿我的文章能为阅读者带来法律的光芒、会心地微笑、创意的灵感和情感的慰藉,增加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至于我的名字你大可以忘却,但我的姓,你可不能忘,因为那是汶川的“汶”!我想,那场记忆犹新的地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不单是一次破坏力极大的地震,不单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不单是一次揪心的伤痛,还有许多像谭千秋老师、女民警蒋敏、敬礼男孩郎峥和小林浩那样令人感动的爱和关怀,救援和顽强,鼓励和拼搏! 三年,不仅仅是一个周年,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像温总理那样勇敢的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震后的汶川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朴冬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