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阳法院:以“三力”推动“诉”的治理与“速”的提升
作者:袁玉娟 发布时间:2021-09-27 13:53:00
2019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一站式建设”部署和福建高院、南平中院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建设要求,确定“围绕诉源做治理,推进速裁提质效”的思路,融汇外部力量、集约内部力量、构建内外合力,着力织密多元解纷网络、建立速裁机制闭环、搭建诉调对接桥梁,有力推动“诉”的治理与“速”的提升,工作经验先后被建阳区委、区人大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截至2021年8月,该院新收诉源案件8505件,同比下降15.03%;各类多元解纷平台接受委派、委托调解各类纠纷1884件,占新收诉源案件的22.1%;速裁民商事、刑事及速执简易执行案件共3078件,有效缩短审执期限,在案件总量持续高位运转的情况下,结案率、结收比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数据更新至8月)。 一、融汇外部力量:搭平台、做治理,织密多元解纷网络 把化解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融汇外部力量“一体化”推进多元解纷网络编织。 一是纵向编织源头解纷网。以助力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将解纷网络连接至村、镇两级。在乡镇:将“院机关+派出法庭”作为联系点,大力推广“诉讼服务站”,以站联线各个乡镇,实现以点带面的纠纷源头治理模式。目前,已在7个乡镇设立揭牌、1个乡镇试运行,年底前将全覆盖,实现“一镇(乡)一站”。截至7月,“诉讼服务站”共接受院机关及法庭委派、委托调解纠纷334件、调解成功165件。在乡村:着眼矛盾纠纷多的郊区农村,延伸触角,在村内设立“法官工作室”,由1名法官定点联系,负责指导纠纷化解、开展普法宣传等工作。目前,已在武夷新区主阵地南林村设立1个“法官工作室”,累计开展指导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63次。下一步,将进行总结推广,探索在建阳区徐市镇工业园区设立工作室。 二是横向编织行业解纷网。梳理分析近年来受理案件类型,找准诉讼量较大的行业性纠纷,对接行业调解组织,横向搭建诉调对接平台。针对金融类纠纷,联合区人行及十余家金融机构设立闽北首个“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邀请金融调解组织驻点法院,选派退休员额法官作为特邀调解员,加大金融纠纷的诉前调解力度。中心自2019年12月设立以来,已累计成功调解委派、委托的金融纠纷938件、涉及金额2.06亿元,建阳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低于全市均值,有效助力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先后被福建高院、南平市委信息简报刊发。针对交通保险类纠纷,对接公安交警、保险主管部门建立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调解组织驻点交通巡回法庭,实现在线为事故当事人提供人身损害赔偿计算、赔偿调解、立案应诉和保险赔付一体化处理。目前已在线调处道交纠纷286件、累计快速理赔金额1980.3万元。 三是联动编织部门解纷网。主动争取区委支持,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并出台《关于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将诉调对接纳入成员单位平安建设(综治考评)体系,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部门联动。针对少年家事纠纷,在区妇联合设立家事巡回法庭,由少年家事法庭直接对接开展家事委派、委托调解,并延伸开展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活动,累计调解成功少年家事纠纷186件。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东川到家事巡回法庭调研时,给予充分认可。关注涉民生案件,对接劳动仲裁部门建立仲裁调解与快速执行的衔接机制,为劳动纠纷仲裁调解提供法治保障,2019年来执行劳动仲裁调解案件263件。发挥律师在诉前调解中的作用,与司法局联合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由司法局安排律师到诉讼服务中心轮班驻点,参与纠纷立案前的法律咨询和诉前化解,2019年来累计安排86人次律师轮班,提供法律咨询258次。 二、集约内部力量:推速裁、提质效,建立速裁机制闭环 大力推进“分调裁审”机制从民商事向刑事、执行领域延伸,形成速裁快审机制闭环,促进案件繁简分流,提升案件审理质效。一是优化民商事“分调裁审”机制。持续优化“分调裁审”机制,着重突出诉前调解和快速裁决两大功能,按照“1:1:1”模式为速裁组配备3个新型审判团队。在速裁团队设立1名专职“分流员”,负责民商事案件的调解“过滤”,实现调与审、繁与简的有效分流。2020年以来,速裁团队诉前调解案件1858件,快速裁决案件1761件、平均低于20天,调裁分流、繁简分流效果得到优化。同时,以诉中委托调解为抓手,确定速裁团队、派出法庭、少年家事审判团队、交通巡回法庭等部门(团队)各自对接的多元解纷主体,将诉讼中有调解意愿的案件以委托的方式通过平台输出,无法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快审快结,实现"裁审"与调解相对分离,但又相互衔接的分流对接机制。二是探索刑事速裁格式化审判模式。针对轻微刑案,在推进认罪认罚速裁程序基础上,启动刑事案件速裁格式化审判模式,采取集约化审理,适用"表格式"判决书,不仅大大加快了轻刑案件办理进度,也简化刑事文书,实现了繁简有别。自2020年4月启动该模式以来,已累计运用该模式审结轻刑案件215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的42.9%,平均审理期限4.5天,发出表格式判决201份。三是组建简易案件速执团队。成立速执团队,专门负责标的额10万元以下简易案件,探索分段集约为主、传统执行模式为辅的新型快速执行模式,累计执结案件1102件,平均结案时间为30.3天。 三、构建内外合力:建机制、强联动,搭建诉调对接桥梁 完善一站式解纷配套服务保障机制,突出在线融合导向,在法院内、外之间建立联动机制,推进诉与非诉的有机衔接。一是加大司法确认力度。对于诉前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根据当事人的需求,对无法当场履行且当事人有需求的,由法院负责对接的部门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确认,为诉前调解提供法律保障,2019年以来累计司法确认918件,占各类多元解纷平台接受委派、委托调解纠纷总量的48.7%。二是借助平台加强对接。充分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等平台,加强法院与各类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对接,实现线上推送、线上接收、线上调解、线上确认、线上反馈等数字化操作,有效突破时空限制,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优势互补、高效便捷。目前,已有36名特邀调解员、15个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主动争取区政府支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由区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作为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诉前调解服务、诉中调解服务、特邀调解员奖励,并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制定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发放办法(试行)》,明确“以奖代补”的标准、发放程序,切实增强调解员的积极性。四是健全配套服务机制。成立集约送达服务中心,依托邮政公司专业服务和司法送达信息化专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送达工作,实现“送审分离”,中心成立以来接收送达任务5754件,送达成功4182件,既为法官“减负释压”,也为审判“提档加速”。五是完善巡回审判示范和个案指导机制。定期选取有一定典型性、针对性强、诉前调解中多发的案件类型,结合巡回审判,深入到乡镇、行业、部门进行现场开庭、调解、宣判等诉讼活动,起到以案释法的作用;同时,对诉前调解中遇到困难的个案,指派对接部门的人员参与,提供法律意见,指导纠纷调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