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互联网技术助推政法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蔡长春 董凡超   发布时间:2017-12-04 10:00:52


    12月3日,以“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

  乌镇公安机关用上大数据、人脸识别、自助核录一体机等一系列“黑科技”,不仅提升了安保精确度,还大幅提高了效率。在新启用的乌镇新木桥检查站,车主和乘客通过车道上安装的自助核录一体机,自助“刷脸刷卡”核对,约半分钟便轻松完成各项安检,快速通过。

  提升执法办案质效、助力司法便民、深化司法公开……《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多地政法机关了解到,互联网技术为政法工作不断向前优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政法机关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给执法办案注入加速度

  开庭用时11分钟,当庭宣判5分钟,笔录校对1分钟,共计17分钟。最近,原告沈某诉被告南通某纺织品公司产品责任纠纷一案创下杭州互联网法院庭审时间的最短纪录。

  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萧方训介绍说:“双方当事人庭前已经将诉辩意见、证据及质证意见上传互联网平台,在线确认争议点,以便当庭查验,笔录则由智能语音识别自动生成,实现快速高效审理。”

  今年10月17日,江苏“常州公安微警务”平台发出一条特殊的“寻人启事”:一名精神病人因家人照看不慎,去向不明,且随身携带一把菜刀、两把水果刀,存在巨大治安隐患。“寻人启事”一经发出,很快便收到群众的线索反馈,民警迅速将精神病患者寻回,成功避免了意外的发生。此时距“寻人启事”发布仅1个多小时。

  事实上,如此高效的社会治安事件处置,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是新鲜事。“常州公安微警务”平台运营民警冯懿告诉记者,该平台具备交管、户政、出入境、治安、刑侦等45大类224项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共采集各类数据222万余条,搜集各类意见建议4859条、线索5655条,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40人,协破各类案件653起,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效率,节约了警务资源。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难”是出了名的。此类纠纷中,致使当事人对簿公堂的重要原因在于实际理赔数额与预期差距较大,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标准不一。针对这一问题,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借助互联网将纠纷化解的防线从法院前移至行业调解,近三分之二道交纠纷诉前成功化解,节约了司法资源。

  这些纠纷实现诉前化解的背后,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参与纠纷处理职能单位间的数据相通,鉴定程序的在线完成,理赔标准的同一认定,“赔偿计算器”的研发使用以及纠纷处理各个环节的透明对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建新对记者说,上述举措正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在余杭区的率先尝试,截至今年10月底,这项工作已在全省铺开,实现基层法院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全覆盖。

  从“一站式”到“一体化”,从“信息孤岛”到互联互通共享。目前,以“互联网+审判”为圆心、以数据相通为靶心、以标准统一为核心、以前置调解为重心的道交纠纷处理“余杭模式”,正在全国14个省份推行开来。

  助司法便民驶入快车道

  3月1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百度地图共建的“百度检察地图”正式上线。群众点击“检察地图”中的“检察官徽章(检徽)”标志,便可准确了解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000多个检察院的详细资料,包括标准名称、精准定位、职能介绍、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信息。

  异曲同工,福建省厦门市司法局12348法律咨询平台运用互联网新技术,融合APP、微信、PC端等服务咨询方式,为群众提供多渠道、多方式的便捷服务,实现传统热线和互联网咨询的深度融合。记者在手机客户端打开“厦门掌上12348”看到,热线咨询、在线咨询、专家面对面、法律服务地图等功能图标一目了然。

  厦门市法律服务热线中心工作人员邱毅荣介绍说,群众只要进入法律服务地图进行定位,就能按所属区域搜索到附近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机构。

  11月30日,市民王女士通过APP咨询称,其80多岁的外婆独居老家,依靠每月1000元退休金生活,无人照看。其母亲已在几年前去世,两个姨妈生活无忧且身体康健,但长期以来对老人不闻不问。她自己收入微薄,凭一己之力无法赡养老人,想咨询律师通过什么途径能让姨妈参与赡养。

  值班律师陈日灿看到王女士咨询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和书面予以回复,对相关法律做了详细解释,厘清诉讼路径,千方百计帮助她解决家庭困境,其专业的解答和热心的服务让王女士赞不绝口。

  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指引下,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推进执行工作进一步向群众公开透明。

  房山区法院执行局新媒体管理人员吴明慧介绍说,执行局微信公众号包含执行公开、案件服务等多重板块,其中,“视频谈话室”为法官与当事人远程沟通创造了可能性,“执行工作联络平台”则为当事人对执行案号、立案日期、案由等信息进行“云查询”和实时关注案件办理情况提供了保障。

  为司法公开拓展新渠道

  在今年备受社会关注的“垃圾跨省倾倒太湖西山案”审理过程中,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两次开庭均全程互联网直播,还邀请新闻媒体及当地群众逾两百人旁听庭审。宣判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通报审理情况。

  “公开更能守护公正,法治过程清晰可见,审判更具说服力。”姑苏区法院政治部主任顾军说,2012年年底,姑苏区法院首次“触网”进行互联网庭审直播,从2013年的20余件到2017年截至目前的355件,庭审直播逐年翻倍递增。

  面对直播镜头,法官判案置身于“随堂测验”中。姑苏区法院行政审判第一庭法官陈勇感慨道:“当初的‘尝鲜’变成‘常常’,词不达意、别字错字、庭审不准时、着装不规范等问题庭审公开伊始有所暴露。但当公开成为原则、不公开成为例外,法官获得了提升自我的动力,度过‘洋相’频出的阵痛期,职业化进入全新境界。”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庭审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截至目前,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全国法院累计直播庭审超49万件,访问量达35.2亿余人次;作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3804万多件,访问量近120亿人次。

  想要提升检察工作的群众知晓率与满意度,离不了开放、互动、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务平台。“检务公开+互联网”的思路构建起网络新媒体在检务公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各级检察机关提供了创新引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检察院加强新媒体“两微一端”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及时向公众发布检察工作部署、动态、成效及法律法规知识、案件信息等内容,及时回复网友的留言和问题,加强“检民”互动与交流,成为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



来源: 法制网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7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