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司法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中
——常德市鼎城区法院司法为民工作小记 作者:高英明 发布时间:2015-10-20 10:08:43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笔者在常德鼎城区前河片的乡村采访时,正好遇见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法院组织的审判人员巡回办案。过小桥,走阡陌,从他们流汗的额头和沾满泥土的鞋面上,似乎看到了他们一心为民的忙碌和艰辛……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方便群众诉讼,节约诉讼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鼎城法院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过去“坐堂”办案的传统做法,经常性组织审判人员下乡镇巡回办案。 针对农村矛盾多发的“双抢”、“秋收”季节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等情况,法院定好时间和地方,有的放矢开展巡回办案,实行快立案、快调查取证、快审理、快结案。同时,建立健全与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基层干部处理民间纠纷的联动机制,设立一批审判联络站,聘请100多名民事案件信息员,全区形成横成片、直成线的民事纠纷调处网络,增强化解矛盾的时效性。 统计表明,今年前9个月,巡回审结各类案件1000余件,庭前调解各类纠纷400余起。 随着区内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征地拆迁任务繁重,由此产生的行政争议案件陡增。特别是对国土部门申请强制拆迁的几起行政案件,该院高度重视,院长鲁祖方提出了“农民利益为重,思想工作为先,诉讼协调为优”的办案原则。法官认真细致做好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起起拆迁难案巧妙化解了,使“拆迁钉子户”高高兴兴拆房腾地,最终以申请人撤回申请而结案,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几年前,为了使司法为民工作落到实处,鼎城法院恳请区政府每年拨出专款,设立政府司法救助基金,主要对那些家庭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给予救助。在实践中,法官走村串户,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一次次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仅今年上半年,依程序发出的司法救助款就达23万元。与此同时,对家庭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428人次,减免缓交诉讼费百余万元,真正使家庭困难的当事人也打得起官司。 逆江坪乡高峰村比较偏僻,村里有一位82岁的王老太太与两个儿媳不和睦,村组干部多次调解未果。王老太太几次欲下山到法庭状告两个儿媳,要求儿媳尽赡养义务,但都因为山高路远而作罢。今年6月初,黄土店法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去调查。 庭长李丕带领3名年轻法官步行10公里山路,来到王老太太家,晚上借宿在王家,白天在村干部家搭餐,连续两天两夜做王老太太一家人的劝导工作。最终成功调和好了王老太太母子和婆媳关系,使王老太太的赡养生活条件有了保障。当法官们要离开下山时,王老太太感动得直哭。 村民老周的儿子在几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致大脑神经损伤,几乎成植物人。法院审结了这起交通肇事案,肇事司机被判有期徒刑,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20余万元。但肇事司机家境贫困,出狱后虽然法院穷尽一切办法执行措施,也未能执行到赔偿款。受害人的父亲准备将伤残的儿子拉到区政府,要向区政府讨要赔偿款。 情况特殊,区法院通过多种渠道,先后筹措了5万余元司法救助款,同时又发动法院干警捐款1万多元,送到受害者家里供治伤急需。经过武汉同济医院2个月的治疗,很快使受害者的伤情明显好转,身体逐步得到恢复。如今,周老汉一家人一讲起法院的帮助就连声夸好呢。 在鼎城245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鼎城法院的工作者们认认真真地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把司法的温暖传递到成千上万的群众心中! 责任编辑:
李冬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