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昼·夜
作者:周登高   发布时间:2015-08-28 10:49:49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出差或旅游,我比较喜欢欣赏它的夜色。相比白天的样子,许多城市会从一个小清新的少女变化成一个摩登女郎,在闪烁的霓虹灯装扮下,仿佛身着晚礼服的熟女,格外妖媚,让人迷恋。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出差到过芜湖鸠兹广场。夜晚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闻着赭山吹过来的清风,听着广场上回放的音乐,看着镜湖里倒映的被灯光照得发亮的树影,欣赏着师范学院里走出来的帅哥靓妹,确实羡慕芜湖人民的幸福和惬意。早起再去看这个广场,多少有点失落,总感觉有点象个菜市场,热闹归热闹,却太生活化,反而没有了昨夜的诗意。这也是好多市中心公园的通病吧。

    对于一个喜欢追求唯美和诗意的人来说,看到一个城市或一个景区的白天黑夜两张面孔,心里颇有点失落。这感觉就象红楼梦里痴情的宝二爷一直纳闷为什么女人结婚后就变得那么混了呢?或者说是看到素颜的韩国明星,要多失望有多失望。索性就不早起,自欺欺人地只欣赏一个城市梦幻般的华丽和光鲜。

    我曾经在丽江酒吧歌手的狂吼声中逛荡,实在累得不行,曾经在扬州的关东街照机狂拍所有店家打烊的画面,曾经在南京秦淮河夫子庙步行街走到儿子睡在怀里,曾经和朋友在北京南锣鼓巷留恋忘返,曾经在西双版纳的大排档上饮酒到半夜。慢慢形成了习惯,无夜不体验,早归心不甘。在陌生城市的陌生人眼光里,在陌生酒杯的陌生感觉里,体验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曾经认为这才是彻底的放松,没有了日常的戒律清规,忘乎所以,淋漓畅快。每次旅行都在这种没有作息规律的疯狂里疲惫不堪。

    也许是人到中年,不再追逐那种热烈奔放,不再嗜好那种喧嚣张扬。慢慢地,慢慢地,我开始喜欢日出前后的那段时光。无论是在巩义或外地,我喜欢在早早起床后四处走走,喜欢看小商小贩们忙碌的样子,喜欢看公园里人们晨练的样子,看看第一缕阳光驱逐城市里黑暗的样子。

    在天未亮时,我便悄悄起床,一个人骑行在家乡的伊洛河堤上,以欣喜的心情期待着阳光的到来。当太阳露出脸的时候,河面上飘浮一层薄薄的轻雾,堤外的农舍若隐若显,宛若飘渺的海市蜃楼。岸边一排排杨树或柳树,因逆光成了漂亮的剪影。各色的小花儿如同繁星般散落在绿色的田野里,顽强而执着地开放着。阳光照耀的垂柳在宽阔的马路上,形成了别致的影子,如同墨迹浅淡的中国画。太阳刚好升起到石窟寺钟鼓楼的楼尖,就象缀上了一颗光彩耀眼的宝石。眼里看到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鼓舞。而日落的黄昏,黑沉的夜晚,却让我的情绪变得异常失落、孤寂和颓废,甚至抵制与恐惧它的到来。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喜好会这样朝朝暮暮,飘忽不定。可能是年龄的成长,也可能是心境的变化,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静下心来,反而不知道在哪个时间里能邂逅到真实的自己?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情绪来生活?白昼或夜晚,我更合适哪个?这些问题让我充满矛盾和不安。

    前日看到一桩禅宗公案的故事:药山禅师带弟子云严、道吾一起散步。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问道:“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云严却回答说:“枯的好!”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小和尚,药山就问他:“你说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小和尚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药山禅师笑道:“天真自性佛!”

    读了这则公案,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许多问题上其实不必纠结,庸人自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只要是真心选择,都无不好。不管在白昼或黑夜,只要想得开,看得透,放得下,忘得了,必得大自在。



责任编辑: 李冬冬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