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三个月扫毒725起 七成五以上寄生互联网
作者:吴心远 发布时间:2015-07-17 10:23:50
利用QQ群“揽客”、借用淘宝店“卖货”、委托快递来“运毒”、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收款”……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贩毒日益泛滥。人民网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获悉,今年4月至6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的互联网扫毒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市各级缉毒执法部门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725起,其中涉及互联网涉毒案件546起,占比为75.3%,远超历年同比。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在对国家、社会、个人提供很大方便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阴暗面。”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副处长童铭向记者介绍,与传统的贩毒手段相比,网上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手法更加隐秘,发展势头也更猛。 数据显示,近3个月时间,上海警方共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99人(其中涉及互联网涉毒人员600人);共缴获各类毒品131.04公斤(其中涉及互联网缴毒39.44公斤);捣毁制毒窝点一处;查获涉及互联网吸毒人员712名。 冰从网上“走” QQ群沦为毒品交易站 今年4月初,上海嘉定刑侦缉毒队工作中发现一条互联网涉毒线索,聊天工具QQ上有一个名为“冰从眼中过,不溜是罪”的聊天群存在涉毒嫌疑。专案组通过近一个月的侦查发现,该聊天群内存在公开介绍、贩售冰毒的情况,卖家现场视频包装,通过快递发货,货源丰富且数量较大,交易频繁。 “这个QQ群非常疯狂,每日活跃60多人,人数最多时达200多人。”办案民警透露,要想进入此群,首先要有熟人介绍,其次群主会通过视频聊天让你直播吸毒画面,之后才会通过入群验证。 “群内毒贩会在群里发毒品的实物图片,吸引吸毒人员进而私聊,交易使用微信红包、支付宝、网银等方式进行,先打钱后发货。而下家也很狡猾,收货地址不会填写自己的真实地址,有的还用专门的手机进行毒品交易。”办案民警说。 通过技术手段,民警发现该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以上海、广东、山东、江苏、辽宁等地为主,其中有6名成员有重大贩毒嫌疑,该群中大多数购毒者向上述6人购买冰毒,毒资通过银行汇款,毒品通过物流、快递夹藏方式运输,涉毒活动极为隐蔽,活动频繁。 5月初,专案组在上海抓获涉此QQ群吸毒人员共7人。随后,通过延伸扩线再次打击了一批零包贩毒人员,并通过进一步深挖线索并会同江苏、辽宁等禁毒部门打击了一批零包贩毒及容留他人吸毒案件,共处理涉毒人员46人,其中刑事拘留39人,行政拘留7人,缴获冰毒0.7公斤。 由此,这个松散型网络吸贩毒群及群内成员的数条贩运毒路线连根拔除,一个以网络聊天室为媒介的吸贩毒团伙被完全摧毁。 毒品也有“网名” 毒贩学会开网店 鉴于QQ群被不少犯罪嫌疑人当作犯罪工作的情况,通过对QQ群进行“关键词”搜索,成了缉毒民警进行网络扫毒的方式之一。这些“关键词”,除了“冰毒”、“大麻”这类明显的毒品名称,还包括毒贩口中的那些毒品代号。 今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牵头黄浦分局在市局相关部门支撑下,综合多种侦查手段成功破获一起利用QQ群进行毒品交易的网络涉毒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缴获冰毒31余克。 2014年11月初,上海市黄浦分局刑侦缉毒队联手分局网安支队,初步掌握了在上海活跃着相当数量的贩毒人员利用QQ群组成松散型零包贩毒网的情况。 在持续的侦控过程中, 今年年初,侦查员掌握发现其中一较为活跃的QQ群-“酒池肉林”有涉毒重大嫌疑。该群全部成员216名,常驻在线人员约60名,该群通过置顶通告发布吸食冰毒、麻果场所等信息。 警方在侦查中发现,在谈论毒品时,该群网友习惯使用其他名词来指代。例如,涉毒人员会用“肉”来指代“冰毒”,用“炸弹”指代“大麻”,“一个”就表示“一克”。 通过缜密排查,侦查员发现群内网民有吸毒前科人员。掌握上述情况后,黄浦分局刑侦缉毒队立即上报市局缉毒处,并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 立案后,专案组扩线打击了一批零包贩毒嫌疑人,并通过进一步深挖,发现QQ群“此肉非彼肉”也为涉毒QQ群,该群内网名为“肉辅料出售私聊”的嫌疑人于3月24日下午在该群发布消息,内有贩卖用于掺加毒品的原料的内容,并提供了某网店的链接地址。经查,该网店店主郑某飞已有多笔交易。 经工作发现,该网店店主仅2015年3月至5月就已交易280余笔,其中绝大部分涉及外省市。专案组通过公安部进行案件线索转交相关省市查证。 3月12日至5月31日,专案组分别在上海闸北、黄浦等区抓获属于该聊天群内的注册网民,并现行贩卖交易毒品的嫌疑人共9人,共缴获冰毒14.49克。 5月28日,专案组将该聊天群内涉及全国27个省市的280余条信息通过公安部线索转交分发至全国各个省份,相关省份的公安部门随即开展联合行动,共抓获涉毒嫌疑人20名(在外省市抓获5名),其中刑事拘留16人,行政拘留4人,缴获冰毒31余克。 对于案件中涉及的毒品代号,缉毒民警表示,如果毒贩察觉到毒品代号被警方发现,很快就会换一个指代名称。“他们不需要统一的发布会,只要达成共识,就可以以任何物品来指代毒品。” 网络售卖“水烟壶” 牵出大批“隐性吸毒人员” 2015年3月,上海市金山分局网安支队民警在网上巡查时,发现一QQ网名为“水烟壶大全”的QQ号有贩卖冰壶的嫌疑,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吸毒”的买方群体。 经侦查发现,该用户近一个月内就有1000余笔交易数。通过利用其开设的网店铺内合法的烟具、水壶、打火机为掩盖,私下用QQ等聊天工具谈定价格及冰壶种类后,利用代拍其他链接 的“挂羊头卖狗肉”方式,最终将吸毒工具发送给购买人员。 “这些东西根本不能成为摆放在橱柜中的装饰品, 只要有人购买此类物品,八九不离十就是用来吸毒的。经验丰富的缉毒民警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以往侦查打击过程中,在对象房间内曾查获的吸毒工具。”掌握上述情况后,金山分局刑侦缉毒队、网安支队成立联合专案组予以全力侦查。 “和正常快递填写的详细地址不一样,这家网店交易涉及的收货地址非常模糊,有的只是一个电话或者一条街,仅本市就有60多个收货地址。”办案民警还发现,没有一个是有吸毒前科的登记在列人员,很可能属于“隐性吸毒人员”。 2015年5月18日,专案组在上海市金山区的涉毒台湾籍男子吴某宏抓获,经尿检吴某宏甲基苯丙胺呈阳性。让人没想到的是,吴某宏的社会身份竟是外表光鲜的某公司高管,是名副其实的“隐性吸毒人员”。 之后,吴某宏交代了其在“水烟壶大全”开设的网店购买冰壶并用于吸毒的违法事实以及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事实。同日专案组又根据吴某宏交代的毒品来源,抓获涉嫌贩卖毒品的李某磊。 初战告捷后, 5月26日、27日,专案组又陆续在上海3名涉毒犯罪嫌疑人分别抓获,经尿检均呈阳性。 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研判后,专案发现该网店仅2015年2月至5月,共交易1379笔冰壶,其中涉及外省市1373笔。 6月10日,专案组先后将该网店店铺中涉及全国29个省市,570余人的涉案信息通过公安部线索转交的方式分发至全国各个省份,相关地区的公安部门随即开展联合行动。 屏蔽此推广内容“一抓一个准”,个个都是“隐性吸毒人员”。截至6月30日,通过本案梳理出的线索,全国公安机关共抓获涉毒人员87人(在外地抓获29名),其中刑事拘留16人,行政拘留71人,总计缴获冰毒486.1克。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