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领红包网银密码被盗 玩微信要警惕五件事儿
作者:孝金波 王璐   发布时间:2015-05-26 10:19:48


    近年来,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的通信工具,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巧立名目实施诈骗的平台。近期,“点击收取红包”,“下载微信可爱主题”的新式诈骗方式来袭。人民网“求真”栏目提醒,别让微信成“危信”,仔细辨别,提高警惕。

    1.“红包”变装 盗取钱财

    日前,据媒体报道,不少市民收到了外观类似微信红包的一种“红包”,这种“红包”利用亲友扩散,在点开链接之后,首先会提示关注某一微信公众账号,并提醒“恭喜你!你已经成功领取红包,请点击关注公众账号,建立你的小金库”,关注成功后,页面会发送一个“红包”,点击之后会出现“恭喜你成功领取红包XX元”的字样。

    据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发红包”的软件实则为一种木马病毒。点击微信公众账号后,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就会遭到泄露,而与手机绑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与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盗用,造成财产损失。

    为此,黑龙江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遇到此类“红包”,切莫点击。如已点击,要在第一时间内关闭手机网络,及时修改支付宝、网银等密码,最后去正规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这种木马病毒。

    2.下载卡通主题 植入木马

    近期,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好奇和爱美心理,发布了hello kitty、多啦A梦、大嘴猴等可爱的卡通微信主题。在下载安装这些可爱的微信主题后,手机绑定的微信钱包和网银中的资金随之被盗。

    与上述“红包”诈骗类似,微信卡通主题诈骗也是通过点击链接植入木马来完成的。此前,据媒体报道,扬州某高校学生小马就因为下载了这种卡通微信主题后,造成微信钱包中的2300元被转走。

    广东公安提醒,未经验证过的链接不要盲目点击,手机中要安装杀毒软件,防止此类病毒。已下载此类微信主题的市民,赶紧卸载,并迅速更改密码。

    3.转发、“集赞”送礼 泄露信息

   “在吗?赶快转发!今天晚上移动和联通、电信祝贺2015年短信话费突破100亿,你把此信息转发10户,你的账户会增加290元话费,我们刚通过,是真的。快转后查话费,记住是微信,不是短信。反正不花钱试试。”这种内容的微信你收到过吗?

    记者搜索发现,此条信息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除了这种“转发微信赠话费”的说法,还有“转发短信赠话费”之说。而据媒体报道,这条消息早已被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辟谣,而赠送话费的金额,更是从2014年的80元涨至290元。

    据北京市公安官微“平安北京”介绍,“集赞”也是微信诈骗的一种手段。不少市民因转发“集赞换礼”的消息,在不经意间泄露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呼和浩特日报曾报道市民张先生收到朋友发的一条“添加公众微信号xiaomi375,就可以免费获得小米移动电源一个,100%拿到电源!”的消息,在填写完个人信息之后,正犹豫发送验证码时被朋友告知是骗局,后经证实上述微信账号并不是小米官方微信号,内容也并非小米公司所发。腾讯微信官方公众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正规商户公众号都会有客服电话、加“V”认证、详细的经营范围和商铺介绍等信息,但也不绝对,这就需要用户仔细分辨。而如果涉及到经济或者金钱之类的情形,建议用户谨慎操作。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的规定,微信平台明确禁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若第三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通过各种方式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从而导致用户隐私泄露风险的行为将被坚决予以打击。此外,用户一旦发现类似的违规行为,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举报功能进行投诉。

    北京警方提醒,有些“商家”发布的“集赞换礼”的信息,并没有透露活动的具体详情,很有可能是“皮包网站”为了套取个人信息而设立的骗局。

    4.“摇一摇”诈骗 骗取信任

    “男子称能快速办理机动车驾驶证行骗”、“发自己老婆照片扮女人骗钱”、“诈骗犯出狱后扮老板微信摇一摇行骗”……近年来,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摇一摇的方式相识,骗取他人信任后,诈骗其钱财的新闻不断。这种诈骗方式往往利用手机“摇一摇”或“附近的人”功能,成为微信好友后,用伪造的身份经常和对方聊天获取信任,最后骗取受害人银行卡中存款实施诈骗。

    此前,据生活报报道,齐市28岁男子徐强通过微信“附近的人”结识同趟列车年龄相仿的女子孙莉,相谈甚欢发生一夜情后,男子第二天早起发现家中4万元财物被盗走,自己还被反锁家中。随后,该男子报警,找回了被盗物品。经过调查,犯罪嫌疑人孙莉,其实真名为刘慧娟,后被警方刑事拘留。

    人民网“求真”栏目提醒,在于陌生人交往时,谨记“防人之心不可无”。切勿盲目相信他人的话,也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账户和密码。遇到类似情况,建议立即报警以挽回损失。

    5.朋友圈购物受骗 慎重选择

    近年来,“微商”逐渐兴起,但“假代购”、“假进口商品”等案例却层出不穷。除微信所卖商品质量存在问题外,轻信朋友未收货却被骗取货款也是微信购存在的风险。

    日前,据常州晚报报道,金坛市民朱某向微友方某购买一个据说市场价2万多,标价只有3500元的西藏清代象牙发圈,钱打过去几天,都没有收到发货的消息,发微信催促,才发现已被“空谷幽兰”拉黑,方某随后被警方逮捕。

    此前,人民网“求真”栏目曾提示过微信朋友圈购物的风险。尽管微信购物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还有诚信经营的卖家。提醒网友在朋友圈购物时谨慎辨别,反复核实,尽量选择诚信度高的微商或通过正规网站购买,避免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