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立法> 解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在法制轨道上深入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作者:于佳欣 毛振华   发布时间:2015-04-10 08:51:35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15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明确了6个方面,24项重点工作,从完善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热点加强监管执法、强化制度保障、推动社会共治等方面加强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治理和监管。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认为,《工作要点》的出台体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理念,让打击侵权假冒商品有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明确了专项整治的领域,突出问题导向,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工作要点》首先提出要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配合制修订电子商务法、种子法,推进修订著作权法、专利代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推动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研究修订专利法、药品管理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制修订商品质量、农资市场监管等部门规章。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去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近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说,2014年全国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7.8万件,公安机关侦破涉嫌犯罪案件2.8万件。检察机关起诉案件1.9万件,审判机关审结案件1.8万件,比2013年分别增长32%和52%。

  尽管打假成效显著,但在侵权假冒领域仍然问题突出。为此,《工作要点》提出抓好四项集中整治行动,包括将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动延长至年底;深入推进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清理全国的“山寨加油站”和“黑加油站”;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对出口非洲、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商品开展整治等。

  互联网侵权行为日益普遍。成都风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荣告诉记者,他所经营的三国题材衍生品推向市场后,不出几周就会被大量仿制,网上尤甚。“钱可以一点点挣,但知识产权侵害是伤筋动骨的事情。”他说,只有加强对互联网侵权行为的打击,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教授唐锡光认为,近年来,网络正在成为知识产权侵犯和制假售价的集散地。一批原创文化产品及其衍生品在网络上更容易被复制、传播和销售。这些假冒仿制品甚至还会借助网络“出海”,对我国海外形象也是一种无形伤害。《工作要点》的出台无疑为网络打假注入一针强心剂。

  打击侵权假冒商品是否有效关键在落实。《工作要点》从强化保障措施、提高执法效能,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司法保护,推动社会共治、引导全民守法等角度进行了明确。

  柴海涛说,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互联网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现象日益突出。网络侵权假冒的主体身份不明确、交易行为更隐蔽、生产流通跨区域等对传统监管模式提出挑战,在监管中需要强化技术支撑、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执法效能。

  《工作要点》提出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侵权假冒商品追踪溯源,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成中央信息平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互联。建立违规失信企业“黑名单”。

  柴海涛表示,加强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是发挥我国执法体制优势的关键。行政执法快速灵活,可以有效制止一般违法行为,刑事司法惩罚力度大,能够对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建立违规失信企业“黑名单”,有利于提高各方参与打假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约束和防止企业造假行为。

  针对假冒侵权商品的跨境趋势,《工作要点》还提出深化交流合作,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做好知识产权磋商。围绕重大涉外案件开展跨境联合执法,开展中美海关打击跨境侵权商品贸易执法行动,推进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合作等。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