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室六点”织就便民网
——山东东阿法院创新司法为民工作纪实 作者:王希玉 唐明 发布时间:2015-04-03 16:33:01
近年来,山东省东阿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司法便民、利民新举措、新途径。通过在各乡镇街道原法庭旧址建立3个工作室,选择6个纠纷诉讼较多的村居设立“便民联系点”,该院创建独居特色的“三室六点”工作模式,延伸司法服务,进一步将司法审判服务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倾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创新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指明工作方向,该院制定下发《关于创新“三室六点”的实施办法(试行)》,从归口管理、划分权责、保障措施、辐射范围等方面,对建立创新“三室六点”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出台文件的基础上,该院积极开展双线协调,坚持与乡镇党委政府、村(居)委会开展双线、双向沟通协调,阐述创建“三室六点”开展网络服务的目的以及在矛盾化解、提前介入、息诉罢访方面的重要意义,争取他们对“三室六点”建设提供场所、财务以及人员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院在实践中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即组织到位,院长为“三室六点”主要负责人总抓全局,由分管基层法庭的副院长主抓,各人民法庭庭长为所在辖区“三室六点”负责人具体抓;人员到位,抽调院机关精干力量16人补充到各人民法庭,法庭副庭长为乡镇“三室六点”的主要负责人,配备一名年轻法官、两名乡镇工作人员协助工作;装备到位,统一配备办案车辆、日常办公用具,以满足增加的办案人员的需求,切实打牢“三室六点”便民服务网络设立的物质基础。 构建便民网络 该院积极探索建立“法官工作室”、“见习接访室”、“法庭关爱室”,明确职责,科学分工,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法官工作室”负责就近为辖区群众宣讲法律法规知识,巡回审理原、被告均在本地的案件,同时开展便民式司法确认工作,并对纠纷多发的乡镇开展司法调研,通过分析纠纷隐患、多发成因以及应对方式,形成调研报告和司法建议,为辖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填堵漏洞提供参考和依据。 去年以来,该院“法官工作室”共开展巡回审判60余次,法制宣讲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并发出司法建议10份,对4件简易民事纠纷予以司法确认。“见习接访室”将司法为民与培养年轻法官相结合,实行“法官导师+青年法官”的“1+1”见习模式,使初任法官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并与法官导师一起探讨信访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改进为民服务方式,推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法庭关爱室”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法庭关爱室”在显著位置张贴诉讼程序流程图、诉讼收费标准、诉讼须知和诉讼风险等内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南、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服务,为困难当事人和未成年人申请司法救助金和涉少救助基金,为有需求的群众聘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并将辖区内缓刑犯、假释人员等被矫正人员集中到关爱室,让他们学习法律、旁听案件,寓教于审。去年以来,该院共发放救助金5万余元,开展法律学习班6次,提供心理咨询80余次。 在创建“三室”的同时,该院建立6个便民联系点。组建了以“驻村法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开创诉前调解联动机制,联系点的法官和干警配置资料盒、纠纷调处登记簿、法官联系网络图等,下村担起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诉前联合调处、诉中联合化解、判后联合息诉、执行问题联合破解的责任。“便民联系点”建立以来,共进村入户调处矛盾纠纷50余起,将大量诉讼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延伸司法服务 该院建立完善台帐登记、乡镇村居评议、法院督导检查、定期总结表彰等工作机制,坚持以点带面,力争辐射受益群众最大化。统一印发《矛盾纠纷摸排登记表》、《矛盾纠纷调解表》、《群众来访登记》等制式工作台账,法官在开展活动后,实行一次一登记,及时填写活动情况,认真做好登记台帐工作。制定《“三室六点”法官考核表》,向乡镇、村居进行问卷调查,实行一年一评议,评议内容主要是德、勤、绩、效、廉五个方面,重点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便民联系点”进行纠纷数量和村居稳定评议,将和谐稳定、纠纷少的村居的联系点撤销,在其他纠纷多的村居新建“便民联系点”。 该院在全院建立“三室六点”督导检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成立纪检组、政治处等部门为主的督导检查小组,重点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社会效果、在岗情况等实行一周一督导,半月一检查,力争效果最大化。各个工作室和联系点每月撰写“三室六点”工作月报,重点提出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每月对工作月报进行梳理、总结,不断改进工作。开展半年一表彰,对“三室六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进一步提高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编辑:
李冬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