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榆阳法院:坚守在司法为民的路上
作者:白丽 白小毛   发布时间:2015-04-01 11:51:33


    “司法为民没有休止符,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这是体现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法院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够打得起官司,让每一个打官司的当事人都能够心服口服。”这是榆林市榆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向东在会议上最坚定有力的强调。

    2014年,榆阳区法院紧紧围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抓住“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沐浴和洗礼,以更加接地气、贴民心的方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转变了司法作风,提高了案件质效,提升了司法公信,赢得人民群众广泛点赞。

    法官“1+4” 活动 拉近了司法与群众的距离

    所谓法官“1+4” 活动,即通过一名法官分别联系一名党代表、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政协委员和一名村组社区负责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式,来广泛听取、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这是榆阳区法院落实司法为民、推进司法民主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法官‘1+4’,实在顶用,效果挺好”,榆林市榆阳区法院院长张向东深有体会地说道。

    2014年6月份,在一起原告榆林市东方沙地绿色工程有限公司诉被告榆阳区金鸡滩镇上河村村委会、榆阳区金鸡滩镇上河村张家伙场组一组、榆阳区金鸡滩镇上河村张家伙场二组、第三人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主审法官朱爱琳考虑到该案涉及群体广,影响大,为了妥善审结该案,她和庭长何子飞详阅案卷、缜密分析后,决定邀请 “法官1+4活动”的联系人,金鸡滩镇镇长王生东参与案件的调解。调解中,王生东站在客观中庸的角度,并利用自己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最终,在他积极协助下,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被联系人王生东这样评价法官“1+4”活动:“这项活动很接地气,老百姓反响很好。”

    法官“1+4”活动已经成了榆阳区法院的必修课,2014年,该院由院党组成员牵头,率先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走访调研了辖区3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与乡镇负责人、社区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31次,参与座谈364人次,随机回访案件当事人、走访群众、人大代表38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435份,从而零距离倾听社会各界原汁原味的声音,有效推进法院工作。

    “二四五”工作模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榆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新旧矛盾纠纷集中凸显,榆阳区法院受理的案件如井喷式增长, 2014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9522件,同比上升72.2%,院内法官人均办案170余件,最多达307件,就连基层法庭的法官人均办案也达到130余件,最多达204件,案多人少矛盾尤为突出,法官的压力如大山般沉重。尤其是处在农村的基层法庭,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无疑给群众诉讼增加了负担,也给法庭工作带来了负荷。那么,如何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办案效率呢?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14年,踏着改革的步伐,榆阳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率先在郭家伙场法庭构建了创新高地,创建了便民、利民全覆盖的“二四五”工作模式,即成立两个调解小组,设立四个巡回审判点和五名法官联系指导九个民调组织,通过“两面、四点、五线”,逐步形成以法庭为中心,点、线、面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

    法庭辖区转龙湾村有一对感情非常好的夫妻,2013年4月,丈夫在出行的路上不幸发生车祸,终身致残。男方父母为此大骂儿媳是“克星”,儿媳气急之下外出打工。时间久了,女方又极其想念4岁的儿子和致残的丈夫。但回家后竟被公公婆婆赶出家门,所以妻子有家不能回,有儿不能见,无奈,便诉至郭家伙场女子法庭,请求离婚。由于当事人双方情绪对立严重,庭前调解工作失败,为了挽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2014年9月,女法官们决定对该案进行“巡回审理”,将法庭搬到转龙湾村,并在庭审后启动“婚姻家庭调解小组”工作机制,联合妇联代表、村主任及人民陪审员就地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通过法官的释法、妇联主任的明理、人民陪审员的劝说,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最终和解。

    这种便民、利民的审理模式同时也被其他法庭复制着,应用着。目前,榆阳区法院已设立了19个巡回审判点,加大了巡回审理力度,通过这种“马锡五审判方式”将司法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身边。2014年,该院以审判“五进”方式结案4803件,占审结案件的70.98%,让群众以简便易行的方式参与诉讼,并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同时还延伸了司法服务功能,起到了普法宣传的良好效果。

    “法庭进村了,路跑得少了,打官司方便了,效果也好了……”牛家梁王则湾村王智老汉评价道。

    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率先完成 司法民主进一步推进

    该院院长张向东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笃定,但偶尔眉头紧蹙的时候,眉宇间流露出一种隐隐的困惑,他在想,去年法院审执结各类案件6767件,人均结案近120件,最多达288件,其压力不言而喻。但为了办好每一个案件,全院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凝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白+黑”、“五+二”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法官的艰辛与付出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在如此重压下,案件质效依然处在提升状态,改判率和发回率较2013年分别下降了0.1和0.3个百分点,司法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仍然存在一个症结,那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如何让更多的群众成为法院“好声音”的传声筒?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通过反复思量与分析,榆阳区法院决定在推进司法民主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2014年,该院依法提请人大任命56名人民陪审员,形成了75名人民陪审员库,率先完成了 “倍增计划”,构建了民主高效监督的审判机制,并因地制宜地实行以组对庭、季度轮换,落实随机挑选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让人民陪审员参与到案件的送达、调解、审判、执行等每一个环节中,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和监督司法,使审判活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司法更有亲和力,司法民主进程进一步推进。

     2014年,该院参与陪审案件1773件,达到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100%。

    “我参与陪审工作有十年了,法院的工作我们是看在眼里的……”人民陪审员纪凤建深有感悟颇深地谈到人民陪审员工作。

    2014年7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调研榆阳区法院郭家伙场法庭时对该院的这项工作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在去年区政法委组织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中,该院满意度为99.51%,法院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司法服务高效便捷

    榆林市榆阳区法院下辖鱼河、镇川、郭家伙场等六个基层法庭,最远的镇川法庭距院里约有60多公里,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庭上的干警们来院里办公还要花费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样不仅使办公效率大打折扣,也无法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让办公进入“高铁”速度,让群众感到高效便捷

    2014年,该院紧紧围绕陕西省高院提出的“全国一流、陕西特色”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实行网上办公办案,以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通过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已实现法庭与院内网络的互联互通,除院内文件审批和传阅、通知、会议安排、电子邮件、公网流转等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外,还实现了法庭与院内统一实行电子签章,由院内负责电子签章的干警在网上加盖电子院印,用时不到10秒就可以将加盖电子院印的法律文书发回法庭办案法官,并及时为当事人打印送达,整个过程最多只需5分钟,这样就优化了立案效率,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除此之外,该院还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在日常管理考核中,实现审管通报的数字化、动态化、日常化。注重关键环节的静态智能把关,强化运行过程的动态追踪跟进,实现法官业绩档案的自动录入。同时,严格审判流程管理,立案、审理、执行、结案、归档阶段需要审批的事项,全部在审判管理系统中进行,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对法庭的案件进行网上审限监督、网上结案审查、网上案件评查。去年,该院全年案件扫描比为100%,案均扫描页数为51.1页,裁判文书审查比为119.6%,并对近三年13453件案件全部完成信息补录工作。

    信息化建设不仅使该院办公办案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该院以信息化建设强化审判管理,严格网上审判流程管理,对案件进行网上审限监督、网上结案审查、网上案件评查,使案件质效明显提升。

深化司法公开 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榆阳区法院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庭审还能在网上看到,打官司方便多了”,家住米脂县乔河乡七里庙村的李某诧异而满意地说道。

    2013年10月,李某驾驶自己所有的小车与一辆自卸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车辆受损,李某受伤,后李某因与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发生纠纷,便将其诉至榆阳区法院。开庭当日,李某因故未到庭,委托代理人告知其法院将对该案进行庭审直播,他可以通过陕西法院庭审直播网进行全程视频观看,李某通过电脑在网上进行了观看,全面掌握了整个庭审情况。庭审后,李某很快通过电话指导代理人与保险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

    2014年,榆阳区法院对原告榆林常家梁胜利煤矿与被告朱云华劳动争议纠纷、原告张国林与被告薛军合同纠纷和被告人高怀武涉嫌诈骗罪等19件案件进行庭审网络视频和图文直播,将解庭审全貌透明地晒在了阳光之下,揭开了庭审神秘面纱。

    同时,从2014年5月1日起,该院将新受理的案件同步录入审判流程信息,并在陕西法院公共服务网上全面公开,当事人可以在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上对审判流程和执行信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查询。去年,该院为当事人制作并送达司法公开告知书14689份,司法公开告知率为100%,并对5563件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法律文书上网公开,上网公开率达113.5%。

    加强立案信访工作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

    改建立案服务大厅,拓展服务职能,建设“一站式”立案信访窗口。在立案大厅引进7家担保公司方便当事人及时办理诉前财产保全,为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建立立案 “绿色通道”,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缓缴诉讼费100万余元,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落实“四定一包”信访责任制,安排院党组成员、庭室负责人进行信访值班,做到信访接待工作“有登记、有落实、有结果”。开展网上视频接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注重对涉案信访当事人感化教育,并对生活困难涉访群众进行生活救济,积极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改善办公条件 优化诉讼服务环境

    完成院机关维修改造工程,将地下车库改造为审判区,有效缓解办公场地紧张,改善办公办案条件。实行门禁刷卡制度,最大限度的实现审判执行区域与办公区域的分离,提高办案效率。加强安检工作,确保院机关、来访群众及当事人安全,提供良好的诉讼服务环境。

    榆阳区法院的脚步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笃行着,一路上,全院上下满含着努力与付出,挥洒着汗水与泪水,凝结着力量与执着,同时也收获着肯定与喜悦。2014年,该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司法政务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先进集体”、“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被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审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先进集体”“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先进集体”、“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并在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办案标兵、办案能手、调解能手、执行能手等先进工作者,其中院长张向东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2014年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每一次荣誉都意味着新的起点,在这片沟壑纵横、连绵不绝的黄土地上,榆阳区法院将以崭新的姿态继续坚守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为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因为它的坚守而感到幸福。



责任编辑: 李静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