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检察院> 检察长论坛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石培德:关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作者:石培德   发布时间:2014-06-03 10:13:56


    近年来,河北盐山县检察院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二是未成年人暴力、盗窃犯罪呈现多发性趋势,以盗窃、暴力抢劫、敲诈勒索最为突出。三是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倾向,14-17周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1、作案动机单纯,案情相对简单。未成年人由于人生经历短、涉世不深,作案动机十分单纯。

  2、作案一般是出于冲动,偶发因素多。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往往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如某中学学生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一案,仅仅是因为一天晚上,被害人在宿舍里大声说话,影响了被告人休息,被告人便大大出手,拳头巴掌将被害人打致脾摘除,酿成恶果,既害人又害己。    

  3、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由于未成年人受自身因素的制约,幼稚单纯,实施犯罪行为时,罪过心理不明显,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因而主观恶性较小。    

  4、盲目性大,不计后果。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时往往不去想或想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因而多数未成年人犯罪之后往往产生悔恨心理。    

  5、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其中又以侵犯财产犯罪为重。    

  6、共同实施犯罪的居多,单独作案的较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大量存在,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缺少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要么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要么简单地打骂,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惯,暴力倾向严重。有的是因单亲家庭,缺少温暖,致使一些未成年人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心理。    

  3、法制道德教育滞后。一些学校只顾抓升学率,在法制宣传上做的力度不够,以至于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4、性格不确定性的内在影响。少数未成年人因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家庭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一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正确引导、教育未成年子女预防和抵制打架、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不良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加强教育;二是父母要承担起作为重要社会角色的责任,维护家庭结构的健全、稳定,为子女的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建立学校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一是抓好教育导向,加强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思想上抵制不良习气的侵蚀;二是抓好差生及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促进其转化,引导其健康成长,以避免其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学校应将法制教育作为教学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努力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聘请相关法律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宣讲,增强法律意识 ;四是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律水平,增强其把握学生动态、规范学生行为的能力。

  3、建立社会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一是积极开展两个文明建设。通过满足未成年人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激发广大未成年人的进取精神;二是加强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社会上某种有害未成年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不得批准在校园附近开设娱乐场所,对于一些设在校园附近比较隐蔽的游戏厅、网吧等应予尽快取缔;三是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并与学校建立法制辅导课,通过辅导,以案释法,使学生受到教育,自觉遵纪守法。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