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检察院> 检察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陈锦:指尖上的普法人
作者:周郁蘭   发布时间:2014-02-28 11:26:53


    在手机微信“查找公众号”中输入关键词“法律”,就会搜索到一个名为“法律读品”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诸多法治类微信公众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法律读品”一直致力于传递法治理念,维护司法伦理。平台坚持每天向4万多名用户推送当日政法新闻和国内外法治研究评论,目前已经连续编发400多期。而该平台的管理者就是福建省平潭县检察院的检察官陈锦。

  传递法治力量

  “2012年微信刚刚兴起的时候,公众账号不多,类型也不丰富。我也只关注了些新闻媒体、大众娱乐平台。而出于职业本能,在搜索法治类微信平台时,却发现维护得好的平台寥寥无几。于是我就萌生了自己做平台的想法。”2012年12月,陈锦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他看到已经有一些机关早已开通了官方的微信平台,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办一个微信普法平台的决心。

  与一些普法平台不同的是,“法律读品”推送的文章资讯并非法律常识、维权指南等,而是关于法治理念、法律文化、司法改革、职业伦理等方面的论述。这些资讯尽管不能帮助用户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法律问题,但却能够在阅读中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

  “现在有许多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法律问题可以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途径得以解决,但关于法治理念的树立和传递,却是很难一下就能实现的。”陈锦解释说,“我做‘法律读品’最直接的目的并不是帮用户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而是要让微信用户一起倾听法治的声音。因此,平台的定位是‘做思想的传播者’,它传递的就是一种法治思想,是法治的力量,正义的力量。”

  对用户的阅读体验负责

  每天一期的“法律读品”内容涵盖了当天重要法治新闻以及热点案件评析、法治观察等内容,每天下班后,陈锦需要花费2到3个小时的时间搜集编辑当天推送的内容,维护账号,节假日也不例外。用他自己的话说,“‘读品’的用户不是靠宣传营销积累的,都是在阅读分享中大家靠拇指关注的,如果不对用户的阅读体验负责,就留不住他们。这么多法治类的公众微信,谁的内容质量高,读者们会用自己的关注来投票。”

  记者看到,陈锦电脑上的网页收藏夹中有上百个国内外主要法律网站,而每天的编辑工作就是从浏览这些网页开始。在每天推送的内容中,一条短短的“法治断章”看似简单,但却是他从阅读的法学名著中摘录的精彩篇章。

  “法律读品”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有好几次,家里停电断网,我都要跑到附近的网吧去把内容编辑好。参加聚会等活动,要么中途离开去找个网吧编辑,要么就得在事先把内容编辑好。所以我经常随身带着电脑外出。”陈锦说。

  要跟上新媒体时代的节奏

  早在2011年,陈锦做开始管理“平潭检察”官方微博,属于司法工作中新媒体时代的探索者。今年初,“法律读品”有了自己的APP手机应用,这也是他在业余时间自行摸索实践出来的。

  他表示,通讯技术革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产生的微博、微信等通讯方式正盯准每个人的闲暇时间,占据着人们的视听感官,从公共关系角度而言也扭转了官方与公众间的话语体系。公众娱乐通讯方式已经走在了官方服务管理体系的前面。

  “普法工作并不难,关键是要用对方法。不论是普法还是司法公开,都应当适应新时期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公众的学习生活习惯。”他认为,不论是官方机构还是个人,普法和法治宣传最忌讳自说自话,不能简单地照抄法条规章,要站在读者角度,推送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最引人深思的观点和最具代表性的思想。

  在“法律读品”的管理后台,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段留言:“一场美好的邂逅,和‘读品’结识。这一年通过‘法律读品’这个平台,我汲取了很多精神和灵魂的养分。我相信中国法治的未来也将因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和努力益加昌明。”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