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水东流
作者:陈建国 发布时间:2013-11-15 15:03:47
“春”象征着生命、活力,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永恒的题材。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感于宜春气候适宜、景色秀丽,大笔一挥,题下“宜春”两字。题字后被篆刻成2米高1米宽的龙凤石碑,现仍完整地竖立在宜春春台公园内。 宜春中心城区的范围不大,飞机在城区上空飞过,如果飞的高一点,看到的是群山中的一片翠绿。 宜春水资源丰富,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河水从山里流来,又向山里流去,最后流入长江,流向东海,生生不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宜春人。 贯穿全城的河流叫袁河,又称袁水或秀江。 秀江上原有一座石桥,抗战时被日本鬼子炸掉了。解放时,秀江上就只剩下一座浮桥。新中国成立后,宜春县政府在1953年建了一座可以通车的单行桥。1971年又建成了一座双车道的宜春大桥。 改革开放以前,宜春中心城区见不到几辆汽车。改革开放以后,汽车仿佛从天而降,街上到处是车。 车增的快,桥也建的快。这几年秀江上陆陆续续建起了8座大型桥梁。夏天纳凉,站在桥上观赏夜景,8座大桥,犹如8道彩虹,横跨秀江两岸,景象蔚为壮观。 宜春名胜古迹很多。 名山有宜春明月山,名水有宜春温汤温泉,名村有袁州北坛古村,名园有宜春昌黎书院,名寺有宜春仰山栖隐禅寺,名艺有宜春脱胎漆器,名景有宜春鼓楼,名史有袁州会议、上高会战、铜鼓湘赣边秋收起义,等等。“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明月山海拔1736米,因山势似半轮明月,故称明月山。韩愈、辛弃疾、黄庭坚、朱熹、徐霞客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游览明月山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句。韩愈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朱熹的“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等,宜春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诵上几句。 温汤温泉是国内外罕见的富硒温泉。许多人特别是上海人到温汤镇买房子,就是冲着温泉来的。有次在上海到宜春的列车上,遇到一老年妇女从上海坐车到宜春,聊天中,得知前些年,妇女一家仅花了几万元钱,就在温汤镇买了两套房子,现在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出租给别人。每年一到十月,她就与丈夫一起离开上海到温汤居住。老年妇女说,在温汤居住,至少有3个好处:一是空气新鲜。每天可到田野山林走走;二是一天24小时有含硒的热水。原来她关节痛,后来天天用含硒的热水泡个澡,现在不痛了。三是每天可吃到土菜,价格又不贵。再说,温汤镇离城中心区不远,坐公交车也就半个小时,去城中心也很方便。 位于宜春古城区的宜春鼓楼,又名袁州谯楼。系南唐保大二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有“立厅堂、斋阁、谯楼…总六百间”的记载。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腾强恕“稍新谯楼”,并制铀壶、漏箭、影表、水海、定南针、更筹、铁板等器具,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将其建成了集测时、守时、授时于一体的天文台。袁州谯楼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 袁州会议旧址位于宜春中心城东风大街22号(现东风药店 ),原系张天成中药铺。袁州会议是1930年9月29日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朱云卿、、杨岳彬、黄公略、蔡会文、林彪、罗荣恒、彭德怀、腾代远、邓萍、张纯清、吴溉之、袁国平等,会议记录是李井泉。会议主要就先打吉安、还是先打南昌、九江展开讨论。会期一天。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打败装备优良的日军。毙伤日军官兵15792人(击毙6252人)击落击毁飞机4架,缴获大炮18门、机枪96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500多匹。 节假日休闲时,我喜欢沿着江边的滨江公园一路行走。公园里唱戏的、跳舞的、钓鱼的、下棋的、拉二胡的,唱京剧的、打太极拳的,形式繁多,各有所好。这几年女子健身 舞特别流行,走不了几步,就可见到一群群、一队队的女士在跳健身舞。动听的音乐、优雅的舞姿,给城区增添了许多欢快。 秀江水清,一年四季在河里游泳的不少。城外的秀江河上经常起雾,有次到秀江游泳,雾很大,一米外就见不到人影,人在水里,就像在天宫遨游。游了两个多小时,雾才渐渐散去。往岸边一看,不曾相识。见河边有一人在钓鱼,游过去一问,方知已游出城外几公里。 河中一渔民在起网,游过去一看,见网里有桂鱼,就问渔民道:桂鱼卖多少钱一斤?渔民答道:“50元一斤。”我说:“够贵的。”渔民说:“不贵,我几天才打到一条半斤重的桂鱼。” 秀江河里桂鱼不多,但鲫鱼、草鱼很多,价钱也不贵,根据大小的不同,价格常年在5元到9元之间。 宜春历来风调雨顺。城区受群山福佑,台风吹不到。远处来的台风,一到宜春,被山林挡驾,只能绕道去别处巡游。 宜春人淳朴,亲和力强,做人做事,不会做作。到宜春农家做客,蒸出的腊肉,十米外都能闻到香味。更绝的是春笋,有次去万载一个农家做客,农家屋坐落在半山腰中,屋内一个小天井里的水池,不断的冒出清清泉水。女主人说,她家的泉水常年不断,又清又甜。女主人边说,边拿用葫芦做成的水瓢,从水池里舀水给客人喝,客人喝了,都说水好。 农家房屋外是一片片青翠的毛竹。客人到了以后,男主人拿一把锄头,走到屋外的房角边,东看看、西瞧瞧,一锄下去,瞬间挖出了一支大大的黄牙笋。去皮、切块,放在水里一煮,满屋都闻到了一股竹子的清香味。食用时,竹笋又嫩又甜,可谓山珍。 宜春城区算不上富贵,但很干净。上街购物或散步,很难在马路上发现一张纸片。 得益于宜春的山水,宜春出名人不少,宋应星、徐孺子、陶渊明、吴有训、卢肇、郑谷、刘恕、徐梦莘、揭溪斯、周德清、况钟、邓子龙、邹维琏、袁继咸、甘汝来、熊佛西等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这和宜春的民风重教重学有很大的关系。宜春台下的东南一侧(今宜春四中校园内)耸立着数座古香古色的殿阁式建筑,即系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袁州兴办教育而创办的昌黎书院。读书使宜春的许多孩子走出小城,到更广阔的天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少人由此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走在街上,你随便去问一个家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回答你十有八、九的是:“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身上,寄托着家长的希望。宜春的家长,就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希望孩子过得更好一点,孩子的幸福,就是家长的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宜春发展很快,七十年代初路过宜春城区时,城区很清静,城内没有几辆小汽车在跑,商店也很少。现在街上跑的小车不少于万辆,商店也不下于万家。今年飞机落地了,从宜春坐飞机到上海、北京、昆明、深圳,只去两个多小时。明年高铁也会开通,宜春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未来的宜春,充满着希望。 责任编辑:
陈文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