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佛山禅城警方探索精耕细作“集约型”社区警务
作者:章宁旦 黎燕飞 陈东升   发布时间:2013-11-06 10:38:18


    白天走访商户,夜里出更巡逻,在工作中还要预防犯罪、收集情报……这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城南派出所社区民警黄俊峰的真实工作写照。

    从2011年开展社区民警岗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到今年“小半径”责任区警务服务圈全面铺开,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区分局探索的立体式社区警务改革模式已基本成型,社区警务工作一改过去“粗放型”的工作模式,向精耕细作的“集约型”模式转变。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通过两年多的改革,禅城区社区处警及时率从不足50%提升至99.9%,社区有效警情同比2011年下降7成,人大代表及群众对治安稳定状况满意度达到92.3%。

    社区警务迈向精细化

   “针对社区警务改革,我们首先把目标盯在了解决社区警力年纪较大、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这一现状。”禅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剑雄说。

    2011年6月,禅城分局启动社区民警岗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来自刑侦、治安和原社区岗位的135名民警正式出任社区民警,平均年龄从42岁降至37岁。

    为解决机关化运作倾向、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2012年4月,禅城分局将7个派出所扩充至12个。新设立的派出所民警数在60至80人,管辖面积7至10平方公里。此举,使工作指令得以第一时间传达到社区民警等一线民警。

    今年3月,禅城分局按照社区面积、警情、实有人口、出租屋、场所店铺等管理项目基本均等的原则,将全区124个社区划分为230个警务责任区,全新打造了“小半径”社区警务服务圈。

    禅城公安分局副局长黄小龙告诉记者,如今平均每个责任区管理实有人口约5000人,由1名社区民警负责,若干个警务责任区为一个片区,由原有社区和巡防中队领导协调片区工作。这样就基本实现了责任区工作量基本均等,促进社区民警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使社区警务工作一改过去“粗放型”的工作模式,向精耕细作的“集约型”模式转变。

    此外,该局还改变以往“社区民警不接处警”的惯例,要求责任区民警参与接处警工作,白天责任区内的警情由所属社区民警负责受理,夜晚警情由派出所值班民警受理。

    责任区民警通过接处警,更深入地了解辖区治安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工作。这一做法使全区社区处警及时率从不足50%提升至99.9%,基本实现“零延误”,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由原来每周不足2天提高至5天。

    清除治安管理“死角”

    李剑雄告诉记者,2012年禅城警方查处的1万多名违法犯罪人员中,以出租房屋作为藏身之处和落脚点的占75%,而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60%以上发生在出租屋内。

    为了最大限度清除城市治安管理“死角”,禅城警方推出了出租屋的“三色管理法”:根据对出租屋内暂住人员的情况及周边整体治安状况进行分析,将辖区内的出租屋划分为“绿色”、“黄色”、“红色”3个等级,并建立等级档案。“绿色”出租屋为放心户,可每半年走访1次;“黄色”为普通户,每周巡查1次;“红色”为重点户,隔日清查1次。

    值得关注的是,禅城分局整治出租屋有罚也有奖:不久前,禅城分局向首批5名模范房东授予“五星级出租屋”称号。据悉,此次表彰是禅城分局在“绿色”出租屋中依据依法租赁、设施完备、管理有序、和谐安全4个条件,从5.5万出租屋中选拔出的5间具有模范意义的出租屋。

   “为了激发民警服务社群活力,我们还实行以群众满意为主要导向的考核体系,将全警捆绑考核。”黄小龙说。

    记者了解到,禅城分局在2011年7月出台了《社区民警考核办法》,并于今年再度细化了考核内容和奖励规定。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禅城分局还专门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对社区民警工作群众满意率进行调查。

    该办法明确了社区民警工作任务、考核方式和奖惩机制,社区民警干得好可以立功提拔,干得不好就淘汰调离。以城南华夏社区民警黄俊峰为例,他因工作突出,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提拔为所在社区中队副中队长。

    黎卓儿是佛山仅有的两名女社区民警之一,在与街坊沟通方面,黎卓儿紧随时代步伐,开通了“怡景丽苑社区民警”微博,通过微博,向居民播报社区警情,宣传治安防范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怡景社区的居民现在一遇到困难,就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与她进行倾诉、沟通。

    今年元旦前夕,怡景丽苑连续发生三起入屋盗窃案件,经过勘查,黎卓儿发现盗贼是通过爬煤气管上楼入屋的。她迅速找到物业公司,在每栋楼的一楼和顶楼两处煤气管道涂上“黄油”,堵住小区治安漏洞,并第一时间在“怡景丽苑社区民警”微博上发布相关防范措施,由于措施得力,至今小区再没有发生入室盗窃案件。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