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鹏:用平凡坚守美丽
作者:卢金增 董玉龙 夏荐 发布时间:2013-09-26 14:57:42
夏津县检察官 王鹏。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夏津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王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话陪着她一走就是十八年。十八年的检察之路,十八年的文字生涯,十八年的清苦琐碎,让这个温婉、和善的基层女检察官用坚强与执着,从容和淡然,验证着她办公桌上的工作语录卡中的一句话—— “工作分工不同,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即使不在一线办案,一样能做出成绩。”。 这位被同事喊为“最美检察官妈妈”的王鹏,有过一次个人三等功,夏津县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第五届“夏津县人民好公仆”、“夏津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公正执法十佳干警”、“全市优秀女检察”、“平安德州建设先进个人”、第五届“德州市双十佳公仆”……光环下是她始终如一的严谨敬业,始终如一的访村头、站地头、做炕头。 “一张表”在全国推广预防职务犯罪的“夏津模式” 2005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厅下发《关于推广山东省夏津县检察院在预防工作中实行职务犯罪(嫌疑)人自我剖析作法的通知》,在全国检察系统推广“一张表”。 当时“一张表”在全国检察系统无人不晓,而鲜有人知道它的发明人就是王鹏。说起“一张表”的发明,王鹏坦言源于自己在从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之余的思考。 2004年,一名狱医由于借手机给一名相熟的犯罪嫌疑人,导致串供,影响了案件顺利查办。最终,这名狱医因涉嫌帮助犯罪嫌疑人逃避处罚犯罪,被依法立案查处。这件案子使王鹏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一名狱医,应该是知道法律的,为什么还要触犯?导致他犯罪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是什么? 后来,王鹏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心发现:职务犯罪嫌疑人大都是利用单位管理的漏洞实施犯罪的,他们对单位存在的问题有着更加准确的认识。正如那名狱医所述,除了主观原因外,监区管理的漏洞是导致他犯罪最直接的原因,因为按规定在监区是不允许带手机的,而大部分狱警都带有手机。如果没有管理上的漏洞,他也就不会犯罪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鹏的脑中迸发出来:要改变过去单纯由办案人员剖析发案单位存在问题的做法,要让犯罪嫌疑人自己对导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进行自我剖析。 想法与落实是两个层面的事,要想让想法见效,就要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经过王鹏苦苦思索,一张《犯罪嫌疑人自我剖析意见表》熬制了出来。在这张表上,不但要填写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列出了导致犯罪的七个方面的客观原因和四个方面的主观原因,让犯罪嫌疑人逐一进行自我剖析。 “一张表”开辟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夏津模式”,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文件中,有这样一个定论:一是解决了案件查办过程中,预防人员不便接触犯罪嫌疑人的难题,为预防部门及早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信息提供了便利;二是致罪原因分析提供了直观、科量化检查的依据;三是为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奠定了基础。 一篇调研报告惠及478个残疾人 42岁的徐某从12岁起就相继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和双侧股骨头坏死,30多年里有时连止疼药也没有;一级视力残疾的郭某和81的母亲艰难渡日;46岁的钟某偏瘫在床,一个家庭也随之瘫痪…… 2013年4月27日,已经深夜12:00了,可是刚刚写完《关于我县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的调查报告》的王鹏丝毫没有睡意。那些困难残疾人的生活处境像电影片段一样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自从4月份主动请缨参与本院民行部门开展的一项针对残疾人群的调查活动以来,王鹏已经近一个月没顾得上好好休息过。白天,她走村串户,认真记录;晚上,她点灯熬油,整理资料。经过她和同事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个事实浮出水面:全县478户低保重度残疾人,他们从2011年就应该享受到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却一直没有发到他们手中过。 5月2日,当这样一份有依据、有数字、有问题、有原因、有建议的报告放到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桌上时,他当即对这份报告作了郑重批示,最后一句写到:“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和心上。” 随着,在夏津县检察院督办下,478户低保重度残疾人领到了20万补发的2011、2012年生活补贴。并随即建立了动态管理、定期公布和回访调查三项新制度,改变补贴款的现金发放形式,直接打入残疾人个人账户。 收到钱的那天,重度残疾人徐某的父亲满怀感激地慨叹:“没想到检察院还惦记着咱!一个月50块钱,这些钱在大多数人手里不算什么,可是放到俺家,那就是救命钱!” 一篇报告可以为这么多人维权!这些年来,像这样的报告王鹏撰写了30余篇,一次性餐饮用具加工、学生小餐桌、桶装饮用水、环境污染……件件涉及民生、件件关乎百姓、件件办的出彩。 一声“妈妈”叫得她泪花流 “多奉献一片爱心,多救助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给他们一缕阳光,就是为我们的社会增添希望。”这是2012年12月7日,王鹏在贫困儿童救助活动走访后写在自己笔记本上的一句话。 五个过早失去父母的孤贫儿童,他们买不起新衣,上不起学,没有肩膀可以依靠,没有怀抱可以撒娇……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皴裂的小手和无助的眼神,身为母亲的王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无数次的反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 2013年1月6日,在王鹏的积极建议下,“夏检微公益 圆梦助学”活动启动了,夏津检察院敞开胸怀迎接进了五个孤贫儿童,并从干警中,为孩子们找一名“妈妈”。 12岁的女孩谷爱爱成了王鹏的女儿。这也是五个孩子里最让人揪心的小姑娘,父亲得病去世,有智力障碍的母亲改嫁他乡,只留下爱爱一个人守在黑洞洞的土坯房里。 第一次走进谷爱爱家,一张旧桌子,一个缺了两扇门的柜子,半截土炕上没有褥子,薄薄的海棉垫上胡乱地摊着看不出颜色的棉被,窗台上摆着一盏煤油灯,木头窗棱外挂着一片塑料布,在寒风里飘起来又落下。看到这一幕,王鹏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王鹏想把孩子接到家里来,被爱爱拒绝了;王鹏为她联系好了县城的一所寄宿学校,爱爱不答应。王鹏的满腔地热情被僵住了,她有些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孩子。 从此,王鹏的心里有了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坐在餐桌旁,她会想:爱爱吃饭了吗?刮风了,她会想:爱爱冷不冷?打雷了,她会想:爱爱害怕不害怕? 双休日她总是会抽出时间来去看望爱爱,仔细地检查作业,耐心地纠正错误,手把手教她怎么查字典,夸奖她字写得很工整、长辫子扎得很漂亮,告诉她手指甲不能留太长、见了长辈要先问好……王鹏按照心理老师的建议,一点点引导着这个从小缺少关爱的孩子的一言一行。 今年六一,王鹏把爱爱接到家里来过儿童节。一进门,爱爱怯怯地打量着问了一句话“这就是你的家啊?”听到小爱爱终于主动说话了,王鹏心里一阵子激动,她用双手捧着爱爱的小脸说:“爱爱,这是阿姨的家,也是你的家!”爱爱的眼神里也闪过一丝湿润。 六月的一个双休日,爱爱生病了,王鹏赶紧把她带到医院,做检查、打吊针,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给爱爱讲故事。出院那一天,王鹏正忙着收拾东西,隐约听见身后一个怯怯的童声在叫“妈妈”,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怔怔地看着爱爱,这时,爱爱笑盈盈地又喊了一声“妈妈”,这时,王鹏的眼泪夺眶而出,一把把爱爱紧紧地抱在怀里。 “孩子,忘记那些生离死别带给你的痛苦吧,你要相信,这个世界还有温暖和关爱,这些关爱不图回报,只要你能多一些欢笑。我愿意永远当你的妈妈。”在给爱爱的一封信里,王鹏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