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伟:办好小案子 担起大责任
作者:卢金增 于红燕 发布时间:2013-05-13 10:07:33
潘伟,1982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进入山东省黄岛区检察院,一直从事公诉工作。
一米八的个子,一身休闲服,一副有框眼镜,一双弯弯的小眼睛未语三分笑,他既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谦和有礼,也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他的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 潘伟说话时总是含着笑,初识之时很难将他与严肃的公诉人画上等号,事实上今天2月他刚刚捧得山东省第五届十佳公诉人的奖杯。作为基层检察院的一名公诉人,潘伟主办的多是小案子,他说,小案子也牵涉大民生,办好小案子,也是检察官的大责任。 小案子里有天地 和每一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样,从穿上检察制服的那天起,潘伟就向往着自己能承办轰轰烈烈的大案子,亲手将十恶不赦的被告人送上审判庭。但是一件案子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案子很小,两个邻居因为房屋接山问题起了争执,一气之下,一人拿镢头将另一人打成了轻伤……”,潘伟回忆说。这个案子证据材料充分,审查起诉的工作很简单,就在他审结前,无意间同事老张的一句“办案子不是最终目的”却触动了他的心思,“是啊,这样简单地就案办案并不能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反而可能让两家进一步结仇。”于是他转变思路,邀请镇规划小组为两家划清房屋界限,促成两家达成和解,并对被告人杨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两邻居重归于好,双双拉着潘伟的手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这件案子让他深思,他意识到,小案不小,直接关系着大民生,办案子不应该是终点,很多时候多走一小步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此之后,潘伟暗下决心,要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个小案。 潘伟说到做到,5年来,他主办各类刑事案件260件520人,起诉准确率和有罪判决率均为100%。他也从一名普通的办案人成长为今天的山东省十佳公诉人。 “小心眼”让人竖起大拇指 说起潘伟,院里的同事都对他的认真细致印象深刻。去年6月,在办理管某诈骗案时,他仅凭着管某收入低却总能开着豪华汽车并出手阔绰这个疑点,就顺藤摸瓜发现了管某骗租汽车进行抵押涉嫌合同诈骗的线索。最终,公安机关查实管某涉嫌合同诈骗80余万元,提起公诉后,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潘伟说:“要当好公诉人心眼就得小,因为这关系着每个被告人的命运,来不得半点马虎。” 说到办案的成功秘诀,潘伟说:“认真细致是基本功,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样都少不了,在学习这一点上,心眼也要小一点,学细、学透才管用。” 刚担任公诉人时,潘伟总觉得自己经验不够,师傅办过的案子,他都会再学一遍,尤其是改变罪名、追漏追诉的案子,他一定要把每个细节都搞明白了。上班的时间不够用,他就下班了接着干。工作再忙,他都要挤出时间学习。他的床头常年放着书,他要求自己每个月至少通读一本。他还让同是检察官的妻子和自己一起学,对自己进行监督。 就这样,潘伟的办案水平飞速提高,他所办理的很多案件都成了样板案。现在,很多年轻同事遇到难题时都愿意向他请教,他也总是细心解答。一提起潘伟,他们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办好案子再累也心甘 这些年,潘伟办了不少案子,但并不是每一个案子他都能办得得心应手,有些案子也让他感觉头疼、棘手。 2010年6月,院里将受理的首起张某等23人涉黑犯罪团伙案交到了潘伟和公诉人老甘手上。没有涉黑案子的办案经验,两人没空发愁就一头扎了进去。不巧的是,案子办到一半时,老甘调离检察系统,担子撂到了潘伟一人身上。 自此,他没白天没黑夜连轴转,三个多月没休过一天假,没在晚上10点前回过家,上百本的案卷,他一页页地翻看核实,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他一点点地查资料,往返公安机关上千次,提出补查建议40余项,形成近百万字的审结报告和2万余字的起诉书。孩子感冒发烧他都靠不上,晚上回家,看着儿子满是针眼的小手,铁汉子也满眼是泪。 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抱怨,“办案子是检察官的职责,要维护好老百姓的权益,就不能挑肥拣瘦”,他说,“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很容易患得患失,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就会觉得值得,只要案子办好了再累也心甘。” 也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他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张某等23人涉黑犯罪团伙案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5人。因为“打黑除恶”成绩突出,2012年,他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