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立法> 解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构建科学刑事证据规则体系实现公平正义
作者:杜萌   发布时间:2013-03-19 08:41:34


    由樊崇义教授领衔申报的“刑事证据规则研究”,自2012年6月1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成为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至今,历经9个月。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这一国家重点项目的申请动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人员所期待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特地走访了项目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樊崇义。

    记者:今年1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涉及到证据制度改革。我们想知道,“刑事证据规则研究”这一项目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之间怎样对接?

    樊崇义:我先要提到2010年6月“两高三部”公布的两个刑事证据规则,这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接着,刑诉法修改了,今年施行了。但我国现行证据制度比较粗疏,有些规则操作不具体,存在着彼此缺乏逻辑联系的离散状态。我们着眼于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目标,从学理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深入项目研究,按照一定的逻辑标准,对两个刑事证据规则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规则进行体系化梳理和完善。

    记者:您什么时间提出这一项目的申请?

    樊崇义:填表日期是2012年2月18日。

    记者:您启动这一研究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樊崇义:证据学是一门科学,我们要研究它的运行规则。我在2000年就提出“从口供为本转变为物证为本”,就是针对办案质量提出的。

    记者:构建科学、完善的刑事证据制度有哪些切实的好处?

    樊崇义:具体说,它有利于提高司法人员发现事实真相以及辨别真伪的能力,保障各类案件的审判质量;同时,它能让当事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赋予其更多参与调查的机会,充分了解裁判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服判息讼。

    记者:这项研究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樊崇义:刑事证据规则研究是我国近年来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证据规则的基础理论、刑事证据规则立法模式、证据规则体系化建设和刑事证据规则实务。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证据规则确保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以及司法人员取证的合法性。

    记者:这项研究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来完成?

    樊崇义:从立项批准到完成,限定在3年时间之内。

    记者:您作为项目负责人在时间上有着怎样的安排?

    樊崇义:我们的研究团队在去年第一次会议上进行了课题报告的动员和分工,今年春节前召开会议,我要求在“五·一”前写出项目理论部分初稿和实证部分初步研究报告,准备在大家提出意见修改后制作影视资料,要求用活生生的案例介绍每个调研点的成果。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召开“结项会”,这个会议已经被列入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的计划。

    记者:看来要提前完成这项研究?

    樊崇义:是的,不能等,尽早完成项目报告最好。

    记者:我想知道这一项目有哪些具体内容?

    樊崇义:依据国内积累的经验,也参考国外做法,我拟定了12个规则的研究子项目。这些规则涉及到刑事案件的方方面面,每个规则的内在含义、产生、发展、运用方法都有案例支持,包括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排除规则、补强证据规则、自白规则、最佳证据规则、特权规则、司法认知规则、司法推定规则、交叉询问规则、相互印证规则和程序法定规则。

    记者: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点研究项目,这一课题的实证研究怎么进行?

    樊崇义:我要求收集大量案例来证明各个证据规则的重要性及运用的方法,每个调研点都要收集一至三年的大量案例,从案例分析中找出内在规律。目前,一些阶段性成果已经报来了,这个月底基本上有眉目了。

    记者:每项规则的研究课题都安排给对应的“研究点”吗?

    樊崇义:是的。我们子项目调研点包括公、检、法机构,有省市一级的,也有县级的,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进行“电子证据收集规则实证研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进行“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模式实证研究”,福建省人民检察院进行“贪污贿赂案件口供运用及补强规则实证研究”,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进行“电信诈骗案件电子证据关联性规则实证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检察院进行“质证规则与证人出庭作证机制建构实证研究”,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检察院进行“量刑建议证据规则实证研究”,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进行“庭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证研究”。

    记者:您作为“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的领衔申请人和负责人,对完成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抱有什么样的期待?

    樊崇义: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也是消除刑讯逼供,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启动这项研究,就是围绕着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来考虑的。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促成国家诞生一部完整的证据法,为立法作出贡献。同时,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