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邂逅西塘
作者:李继红 发布时间:2013-01-18 15:52:03
自从年底年初的某一天无意中走进了古镇西塘,就一直想写一篇西塘的文章,可想想停停、停停想想,就是落不了笔。西塘在我的脑海中、印象里有时是一层薄薄的纱雾,似乎看不清她的真实面目,有时又像一个缱缱绻绻的梦,好像抓住它、描述出来就会梦醒。她是一个朦胧的、氤氲的、柔曼的、温馨的、幽幽淡淡的幻影,是一种无可言状的、心底莫名涌起温暖和适意的感觉,我的确不知该从何说起。
西塘是个水乡,最先入眼的便是它的河。弯弯曲曲的河边是排排顾影自怜、侧身向水的垂柳,柳丝长,影婆娑;柳树的脚下就是块块青石铺成的廊道,隔不远就有几级台阶伸向河中,不时有镇上人在河里洗衣涮物。青石路上,一侧是磨得光滑的美人靠椅,一侧就是住家的房屋,头顶上则是从房顶斜铺到水边立柱的廊棚。整个小镇街道一律的青石铺地,房屋一律的白墙黛瓦,一样的高低样式,单调而又平静,朴素而又祥和。河面不宽,两岸人家可隔窗而见;河水很静,只有轻风吹过时的微微涟漪。河边三三两两地系着些乌篷船,船上偶有晾晒的蓝印花布衣裳和满笸箩的金黄色大头菜干。河上有桥,应该不过百米就是一座,桥的形状比起房屋的单调整齐来,便可说是花样繁多了:有高高拱起的半圆形单孔桥,桥的影子恰和桥本身构成一个整圆;有梯形拱桥,显得结实厚重;有三孔桥,或三孔均等,或一大两小,全凭当地人的心性;有简洁至极的仅两块长条石搭搁起来的小石桥,也有充满遥远传说的、分列上下两桥、桥上有廊棚、棚中又有雕梁画栋的送子来凤桥……有名字的桥有来福桥、永定桥,无名的就随意称之为连桥、高桥、平板桥等,镇上人说起来都是熟知的,并不会造成误会。不像许多景点,桥总是有许多故事,问起当地人,多会淡淡一笑,告之:“名字没有啥,都那么叫过来的。”并不兴奋。河水安静,小桥无声,偶有摇船经过,跃起一片光影。 沿着河边,漫步烟雨长廊。临着水边小街的是一家家店铺,他们或摆摊设点卖些当地小吃、特产,或开成饭馆,门口炭炉上放一笼屉,袅袅的蒸气冒出,淡淡的香气飘来;或就是几张桌子,几条木凳,就是让你喝喝茶、歇歇脚;有房前地方稍宽绰的,则可放把摇椅,就着旁边的石几,便是一个天然的茶座。你只需捧上一杯茶,就可适意地坐在河水边,柳荫下,慢慢地品着香茗,让温暖的阳光透过柳枝洒在你的脸上、身上。你面向河边,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你可以安全地、自在地让思绪飞,让灵魂出窍,店家不会来打扰你。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一整天地在那里发呆。你看乌篷船摇来,吱吱呀呀,桨声欸乃;你听行人从你身后穿过,私语窃窃;你感受着一切,唯有忘了自己。 镇子不大,沿街走过了,把桥过完了,你无意中发现一个窄巷,探探头,很深,你问里面有什么,出来的人笑笑,没有什么。沿着小巷进去,是的,除了脚下的青石板,踩出踏踏的空音之外,就是斑驳的墙面,就是一扇扇或圆或方的小门。试探着轻轻推开一扇街门,忐忑不安地向内望去,竟是一家充满园林色彩的小院。主人也不吃惊,笑笑,说过来看看吧。院子不大,但设计得十分雅致,有小桥,有石子铺成的水渠,有竹林,有盆景,有假山,颇有苏州园林韵味。院子里茶几、方桌简单朴实,一个孩子正趴在桌子上画图画,一只小狗正卧在门台上向人看,并不叫唤。我适时退出,主人起起身、点点头,表示相送。巷子很深,我未走到尽头,但已感觉到了它的深意。 随着夕阳将最后一抹余晖从西塘人家的房顶、树梢收走,西塘的夜来了。夜色中,白天单调的黑白青色不见了,沿河人家家家挂起了红灯笼,那温暖的红光倒映在水中,水下也有一串红葫芦。河面上,有着星星点点的光,走近了看,是游人放下的各种各样的河灯,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六棱状的,有单灯、双灯、三连灯,以致连排灯,它们都是镇上人家手工折制的彩色纸制品,在纸盒内放入一截小小的蜡烛,轻轻放在河里,它们便摇曳前行,给黑的河点上了一抹亮色。这些河灯载着人们许下的各种愿望顺流而下,带着人们对亲友的祝福走向远方。 一夜安宁,清晨的小镇迎来了新的一天。街上人不多,河上还飘着轻轻的一层薄雾,你可以一个人背着手,悠悠地走,走在街边吸吸饱含水分的新鲜空气,站在桥上迎一迎八面吹来的香甜的风。这时刻外地游人不多,你伫步倾听,是温和甜美的吴侬软语,抑或还有几声婉转悠扬的吴腔越调。小镇人平常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 西塘并不美,但难得的是她的幽静、她的平淡与质朴,难得的是她与你的气质相符,与你的心情相和;西塘并不大,但难得的是她能容得下各色人等在此修养精神,在此面对灵魂,在此吸收灵感;西塘并不富有,但却可以把她所有的温暖、静谧与幽远送给每一个懂她的人。 责任编辑:
李亨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