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法机关2012年全力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社会平安
作者:周斌 李恩树 蒋皓 张昊 发布时间:2013-01-07 10:02:0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2012年12月17日的中央政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政法机关要提升五个能力,即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
提升五个能力,既是新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对政法机关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也是全国政法机关在新时期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任务。在过去的2012年,全国政法机关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多措并举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在维护稳定、社会管理、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2012年9月,公安部向社会集中推出了14项便民利民措施,这14项措施涉及户政、交管、消防、报警求助等方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做好群众工作,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是政法机关永恒的主题和责任。2012年,各级政法机关立足工作实际,以民意为导向,转变理念,创新机制,积极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有效提升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通过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和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增进了广大民警同群众的感情,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本领,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问题、难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方便群众查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施全国联网。各地检察机关通过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监督电话,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宣传法制、接待信访、受理举报、查办案件等方式,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 2012年,法院系统继续推进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采取邮寄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便民服务措施,解决了一些当事人立案不便的困难;继续完善巡回审判,定期到办案点接待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开庭审理案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 针对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法官来源不足、法官队伍面临断档的实际情况,最高法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力度,并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基地,保障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也能获得优质的司法服务。 为了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法律服务,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于2012年年初号召各地律协组织律师开展了“执业为民送温暖、法律服务献爱心”活动,帮助农民工讨薪;又于年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万名党员律师为民服务百日活动”,广大党员律师深入农村、社区为基层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 通过为群众办理一件件小事、实事、好事,政法机关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 完善司法制度保障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2012年,政法机关通过完善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法司法制度,有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和水平。 从2012年年初到年末,最高法单独或联合最高检发布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大批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指导全国法院审判工作,健全完善法院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司法行为。 最高检与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明确了公安机关毒品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12种毒品犯罪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统一了执法标准。 为统一司法裁判尺度,2012年,最高法、最高检分别发布了一批指导性案例,以此约束司法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案件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颁布后,为确保法律正确适用,中央政法机关迅速行动起来,部署全国政法机关开展学习培训和新规试点工作。临近新法实施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分别出台了实施新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同时,这三部门还联合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出台了实施新刑诉法的规定,确保政法机关贯彻落实新刑诉法。 通过完善执法司法制度,执法权、司法权的行使得到有效规制,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力保障。 政法机关齐开微博引导舆论 随着我国社会舆论环境的愈发开放,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在社会热点问题、公共事件、司法个案中,舆论监督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政法机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故宫失窃案、广东东莞猥亵杀人案、海南三亚“男友”开警车泡温泉事件……面对这些案件和事件,政法机关如果不能及时回应质疑,就有可能导致“舆论审判”和“道德审判”,从而对政法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新闻舆论也成为政法机关规范行为、转变作风、纠正失误、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切实加强对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受众特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已成为政法机关各级领导和广大政法干警的必修课。 如今,微博正以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近年来最具传播效能的新媒体。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政法机关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公安部首个官方微博“打四黑除四害”、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微博“豫法阳光”、浙江省司法厅和普法办合办的官方微博“浙江普法”等创建不久,就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 微博为政法机关带来的正面效能也逐渐显现。2012年5月26日凌晨,广东省深圳市一名男子醉酒驾跑车飙车致3死4伤。深圳交警官方微博即时通报事故调查结果及嫌疑人后,嫌疑人身份遭到网友质疑。面对不断发酵的质疑情绪,深圳警方不断通过微博公布最新证据,并通过微访谈形式解答网友疑惑,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也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将介入事故调查。深圳政法微博的积极应对,有效扭转了舆论危机。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已经在各大微博平台上实名开通了1.8万多个微博,发布微博近1400万条,拥有粉丝近3.4亿。政法微博已在集纳民意、搜集线索、发布案情、传播法治理念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向科技信息化要警力战斗力 2012年,全国政法机关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已经成为各地公安机关的共识。 从公安机关全面启动信息化工程至今,公安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完成。建立了在逃人员、被盗抢汽车、禁毒等各类信息系统;全国共有4万多个户籍派出所实现了人口管理前台办公;400多个车管所实现了计算机流程化业务管理和全国联网应用;各地出入境证件办理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和按需申领护照。“上班即开机、工作即上网”已成为许多民警的工作常态。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利用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可以迅速通过视频、有线、无线和短信等多种通讯渠道,及时获得现场画面等信息,并第一时间指挥调度附近派出所、岗亭、巡逻车辆赶赴现场,快速有效打击犯罪。 近年来,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已陆续建成多个信息化业务系统,基本覆盖司法行政的主要业务工作。目前,安徽所有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人员信息均能在线查询。 借助信息化建设,各地法院通过对立案、排期、分案、审理、结案、统计、归档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性信息管理,实现了审限管理和流程监控。通过证据管理和庭审音视频等实体信息管理,规范庭审行为,提高了审判效果,确保了庭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推动下,检察机关启动了电子检务工程,推动健全科技强检工作机制,为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北京市检察机关为给群众提供便利,加快京检网的深度开发,实现网上接待厅功能,在网上受理举报、申诉。 各级检察机关还积极推进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及时掌握刑罚执行和监管动态,强化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情况的同步监督、动态监督和实时监督。 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腐蚀考验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全国300多万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其中,廉洁是政法干警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操守,是政法机关履行好法定职责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政法机关高度重视公正廉洁执法,越来越多的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都把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詹红荔、马俊欣、李方洪、刘玉美这样的优秀政法干警。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力提升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是全国政法机关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最高法近日下发通知,于2013年1月至2月,在全国法院系统集中组织开展司法廉洁教育活动,要求法院系统人员全部参加,“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保证。最高检反贪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最高检反贪总局督导部门负责推动因案情复杂、阻力大而难以查办案件的处理,经常会面对说情、威胁和网络炒作,全体干警在工作中抵得住诱惑,经得起拉拢和腐蚀的考验,保持自律,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司法部发布了2012年司法行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要点,提出努力实现2012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的目标,整体推进反腐倡廉。此后,司法部通过多次会议抓紧落实这一廉政目标。从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进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多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段时间以来,呈现出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政法机关通过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打造了一支自身过硬、敢打敢拼、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和国家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政法工作也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