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公安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黄明: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迎接十八大召开
作者:丘勋锐   发布时间:2012-07-20 16:50:20


    中国警察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丘勋锐报道: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公安部19日召开全国公安机关视频演示会议,请江苏公安机关就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经验做法作视频演示介绍。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黄明强调,各地公安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做好党的十八大安全保卫工作为牵引,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黄明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按照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化落实,紧紧抓住派出所等基层所队和社区警务工作这一重点,牢牢把握情报信息主导警务这一关键,着力在提升基础防范、动态管控水平上下功夫,在提升信息采集、服务群众水平上下功夫,在提升基础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水平上下功夫,切实把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的各项部署要求细化、实化、具体化,着力增强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并坚持不懈、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黄明指出,随着社会动态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影响和制约基层基础工作的难点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基础管控、动态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基层基础工作导向不够科学,绩效考核指标不够合理、传统基础工作与信息化手段不够融合。如何在近年来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握规律,着力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各地公安机关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整体谋划、尊重基层首创,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和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黄明强调,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日益临近,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十八大安保工作,是全国公安机关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对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和公安队伍战斗力的直接检验。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此次会议是继广东、上海公安工作经验视频演示会后,按照突出基层重点、注重实际操作、便于基层学习借鉴的原则,公安部再一次以视频演示的形式向全国推广地方创造的经验做法。会上,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柳玉祥,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斌华,江阴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张少石,常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朱亚林、新北分局罗溪派出所民警戴世毅、戚墅堰分局潞城派出所民警刘祖明、钟楼分局南大街派出所民警关荣坤和他的徒弟顾燕等8位同志分别从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的角度,分统筹设计、动态防控、社区警务三个方面,生动演示介绍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的经验做法。

    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 柳玉祥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按照2008年公安部“南京会议”提出的推进“三项建设”新要求,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苏、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新目标,研究确立了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等五大现代警务理念。坚持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夯实基层基础,从2009年开始搭建全省统一版本、省市一体运行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推动公安信息化从普及应用向深度应用、高端应用发展,进一步整合内外资源、改革警务机制、规范基础工作、增强基层实力,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基础信息一体化、打防管控动态化、执法办案规范化、服务群众便捷化、队伍管理精细化”的基层基础工作新格局,为加快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核心战斗力,巩固发展平安江苏建设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平台”功能更加完善,发展形成“5+N+3”的基本框架,95%以上的公安业务在平台运行;源头信息更加丰富,仅“大平台”省厅库就累积各类信息数据120亿条,日均信息增量890万条;打防管控更加高效,运用信息化手段破案占比超过80%,命案破案周期和成本平均减少70%;执法办案更加规范,形成了案件办理网上流转、执法监督网上进行的新机制,被公安部确定为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头羊”之一;警务运行更加科学,派出所普遍实行城市“三队两室”、“两队两室”和农村驻村包村警务模式,省市县和基层所队全面建立四级信息研判机制;基层实力更加厚实,一线民警普遍配备信息科技装备,信息采集录入、查询应用成为全警的基本功;警民关系更加和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四年中江苏公安队伍先后涌现出6位一级英模、12位二级英模。

  近期,江苏公安机关正在开展以“查基层负担,推动机关服务基层水平进一步提升;查勤务机制,推动基层警务实战效能进一步增强;查基础防控,推动十八大安保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三查三推动”集中调研活动,进一步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出台措施,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发展,为公安工作科学发展和警务机制转型升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统筹设计 创新机制 系统推进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斌华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坚持统筹设计、创新机制,系统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信息研判、积分管理、合成侦查、创意警务等一批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一、以“四做策略”为核心,科学谋划基层基础工作。2010年,市局党委确立了“做优机关、做强专业队、做实派出所、做精社区警务”的“四做”警务策略,以此理顺和固化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做优机关,重在机关指导和服务基层;做强专业队,重在职能回归和能力提升,承担派出所无力承担的专门工作;做实派出所,重在让派出所有时间有精力做实基础工作,有效维护一方平安;做精社区警务,重在确保有专人精耕细作“责任田”。具体突出机关与派出所、条线指导与服务基层、突击整治与常态工作、专项行动与基础工作等“四个关系的统筹”。

  二、以“三流融合”为主线,扎实抓好治安要素管理。按照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三流融合”的要求,确立用管理流监督信息流、用信息流规范业务流的建设思路,依托“大平台”将警务工作与治安要素管理、信息采集应用紧密结合。一是精细化管理流动人口。把全市划分为1722个责任区,按每个责任区至少1∶4的比例配足社区民警和警辅人员;建立7000余个社会面信息采集点,全面实行外来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二是智能化管理机动车辆。全市 “一城五县”出入口、主次干道、重要路口全部安装智能抓拍系统,形成三道电子防线,实现联网运行。三是社会化管理场所行业。在场所行业中全面安装信息采集系统,并推行行业协会自治管理模式。四是规范化管理执法活动。强调执法的过程就是信息采集应用的过程,实现现场信息采集上传与实时比对同步,执法办案全部网上流转。

  三、以“积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推动集约高效运行。以“积分管理”倒逼机制创新,促进机关与基层、专业队与派出所既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又有机衔接、良性互动。苏州市公安局建立了合成侦查积分奖励机制。针对警种协作,实行“按质论价”、“分别计分”、“累积考评”,每个单位、每个环节的工作绩效全部通过积分体现。集中研判、合成侦查中,信息、刑侦、技侦等互不隶属部门的成绩都公布于众。目前苏州合成破案占比超过50%。

  四、以“五度考核”为牵引,不断强化固本强基导向。一是制定考核体系。对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建立人民群众满意度、治安掌控度、警营和谐度、资源整合与能力提升度、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认可度等“五度考核体系”,突出群众满意、基础工作和能力提升。对派出所,突出基础信息采集、基础防范、基础管理的考核。对民警实行岗位绩效“一网考”,做到指标网上公布、考核网上进行、数据网上抽取、结果网上生成。二是尊重基层首创。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创意警务,引导全体民警动脑筋、想办法,积极破解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难题。三是配套激励奖惩。对工作领先、进位明显的派出所,每年予以集体嘉奖,并设“一对好主官”奖项,鼓励领头人。与媒体联动,开展“星级社区民警”等评选活动。

    整合资源 做强基础 动态防控

  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 张少石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深入推进“三项建设”,突出信息化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升打防管控一体化效能。作为县级公安机关,江阴市公安局面对的治安特点有 “四多”,即人多、车多、事多、信息多,“四多”改变了江阴市警务运作模式。

  一、统筹基础建设,科学打防管控布局。江阴市公安局围绕实战需要,科学布局,统筹建设了虚拟防控网、堵控网、阵控网等打防管控“主干网”。一是建成技防网,形成全覆盖设防体系。利用安防设施、视频监控、物联网等技防措施,全力打造“设防城市”。江阴市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首批“技防城”。全市共建有10个固定目标报警分中心,社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达5万余个,公安自建固定视频监控5352个,124辆警车安装了车载移动视频、配备单兵移动监控25套。二是建实指挥网,优化勤务指挥室功能。全市共有39个勤务指挥室,是派出所的运作中枢,是上下级互动的平台,是各镇应急处置中心,集指挥调度、信息研判、巡防组织、视频监控、警情监测、检查督导等功能于一体。三是建密车踪网,解决控车难题。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建成网格化车辆行踪监控系统。在常规应用基础上,具有实时车辆积分预警、区域碰撞比对、高危车辆经营等特色功能。

  二、全面整合资源,构建一体化指挥体系。在统筹全市打防管控网络的基础上,围绕实战需要,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全面提增扁平化指挥效能。一是整合视频流。将全部公安视频以及部分社会视频整合到监控平台,实现了指挥调度可视化。民警也可根据权限,在桌面随时调看、回放、下载,并能做到对嫌疑目标的循线追踪。二是整合管控流。成立信息研判作战中心,整合刑侦、治安等部门人才25名,建成县级信息小平台,围绕“人、车、案、警情、网”,形成了“五盯五严控”的研判机制,整合了管控资源和要素。三是整合信息流。将源头信息采集和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自主研发了公安信息排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非标信息采录模块。

  三、强化机制建设,提升合成作战能力。科学的打防管控布局,全面的信息资源整合,为指挥调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切合实战的运作机制,使警务运作实现快速反应、精确指挥、合成作战。一是建设考核督导机制。整合警务报备、GPS定位、移动监控、执法办案平台等监管资源,集成督察、巡防、治安、法制等部门监督职能,建立全时空、全方位、全流程的警务督导体系;制订涵盖全局执法、执勤活动的考核细则,检查督导情况每日上网通报,有力考核引导。二是建设指挥与研判对接机制。信息研判紧密结合指挥调度,信息研判作战中心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作模式,在开展日常信息研判的同时,每天保证四分之一值班警力与指挥中心接警台无缝对接。接警台即时传递涉车、多发警情,信息中心通过研判分析提供精确人、车线索,并主动梳理分析倾向性、新型案件,为指挥处置制订预案、开展区域整治提供支撑。三是建设指挥与巡防对接机制。坚持信息导巡、全程控巡、手段促巡,实现指挥与巡防的高效对接;自主开发图片库,科学利用视频资源,积极拓展监巡对接。

  强化网上考核提升社区警务质效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 朱亚林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机关深入实施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区警务战略:专门成立社区警务办公室,统筹负责社区民警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未经批准,任何部门警种不得随意向社区民警下指标、派任务;按照实有人口4500∶1的比例配齐配强社区警力;制定《深化信息化条件下社区警务工作二十条措施》等配套文件10余个,在减负增效、资源整合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刚性规定;针对传统考核中存在的考不全、考不深、考不透问题,自主研发社区警务网上考核系统,健全机制,强化引导,有力提升了社区警务工作质效。

  一、突破传统模式,创新考核手段。一是智能考核。网上考核以“大平台”为基础,打通信息平台、地理平台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主要工作数据网上生成。通过数据自动抽取、逻辑关系比对等手段,每月智能生成社区民警考核成绩,既减轻了考核部门的劳动强度,也杜绝了考核中的人为因素。二是全员评估。网上考核通过对每位社区民警的工作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比对、关联,自动完成考核计分。将社区民警平均得分作为派出所考核成绩,将派出所平均得分作为县(分)局考核成绩,在地市级范围内实现了对所有社区民警、派出所、县(分)局考核得分每月排序通报。三是直观展示。网上考核以列表形式,直观展示各责任区加、扣分项目和内容,便于社区民警逐条查阅得分情况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整改工作。

  二、健全考核机制,突出激励导向。一是均衡考核单元。根据实有人口、治安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接处警、九小单位、行业场所等基础情况,对1029个警务室的责任区进行重新调整定位,均衡划分为1273个考核单元。按照城区1名社区民警管辖1个考核单元,农村1名社区民警管辖2至3个考核单元的原则,将考核单元全部对应分配给社区民警。针对不同考核项目,分别采取“限分、扣分、加分”的方法,有效平衡城区与农村、复杂地区与平稳地区的民警工作,实现同类地区社区民警管辖区域基本相当,工作量大体平衡。二是量化考核指标。围绕信息采集、社区防范、群众评议等重点,设立6大类33个考核项目,其中30项由系统自动抽取,占考核总分的91%,按照统计定量、对比定标、倒查定责、测评定性的原则,细化考核要求,逐项设定分值。三是明确考核导向。将社区警务作为战略工程,纳入县级公安机关绩效考评每月通报,使社区警务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考核项目,先后增加8个项目,取消5个已达到考核目的的项目,使考核更加贴近基础工作和实战需要。通过强化网上考核,奖优罚劣,社区民警管理方式由粗放转向精细,工作绩效由模糊转向精确,评先评优由印象转向实绩。

  三、发挥支撑作用,提升基础质效。一是基础工作更扎实。网上考核引导社区民警将源头信息采集贯穿工作全过程,各类基础信息采集量大幅提升。二是服务实战更有效。通过强化社区基础工作,为信息研判、网上作战、维稳安保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撑。三是警民关系更和谐。网上考核突出民意指标评价,实行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一票否决”制度,真正让社区民警沉下去、走进门,主动问安、问计、问需于民。

    “脚板+网络”社区群众工作法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罗溪派出所民警 戴世毅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在社区工作了26年,逐步摸索出了“脚板+网络”社区群众工作法。网上,我管理着博客微博、论坛和多个QQ群,是有120万粉丝的“贴心老戴”。网下,一双脚板走遍社区,服务管理1700名居民、6300名流动人口和3个工业园区、139家企业。

  一、“传统+现代”,基础信息更鲜活。一是采集。靠脚板获取信息,是我做好社区群众工作的基础。8000余条基础信息的采集,靠的是挨家挨户上门,记录下所有人口信息,实时输入警务平台。对社区367家出租户,我依托“人房图关联系统”,“一户一档”及时掌握房屋租赁信息及人员变动情况。二是更新。我将印有自己照片、警务室地点和联系方式的“警民联系卡”,分发给社区居民和暂住人员,并附上登记办证、征集治安建议、排摸违法犯罪线索等关注内容。针对社区外来人员激增的实际情况,我与3个工业园区139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保卫部门加强联系,每月上门了解更新人员信息。三是拓展。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网民留言,并根据网友提供反映的信息下社区走访。中午,用1个小时与网友沟通。傍晚下班前或晚上回到家,再上网2至3个小时,整理一天的社区网上信息。

  二、“网上+网下”,治安防范更扎实。一是研判。根据走访和网上获取的信息,加强对社区和周边接报警情、发案情况、治安动态等的研判,及时落实打防措施。近年来,我网上网下获取各类治安信息359条。二是预警。社区走访使我能随时随地了解居民的各种需求,从而对各类隐患和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2011年以来,我通过宣传栏、博客微博等多种渠道,滚动播报警示案例、治安警情、防范建议和预警提示等1.2万条。在“贴心老戴”博客上发表博文1000余篇,有26篇被列为新浪推荐博文,点击量超过400万次,其中《遭遇拥挤人群应该怎么办》入选新浪“草根名博”,网友浏览12万余次,称“方法很受用,提示很温馨、很及时”。

  三、“虚拟+现实”,服务群众更便捷。一是帮困。我通过新浪微博为网友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4名,今年春节我辗转数百公里让失散26年的姐妹团圆。“春风行动”中,走访在押人员子女、重点上访户和刑释解教人员54人,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各种困难。谢庄社区居民芮某因车祸偏瘫、生计困难,我主动上门帮扶,并自费购买“爱心轮椅”,让瘫痪在床的芮某享受户外阳光。二是护企。网上平台“老戴服务站”开设“企业心声”、“民工地带”、“招工信息”等24个板块,全天候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和“绿色通道”等服务,免费刊登企业招工信息90余条、就业咨询2600余人次,提供帮助590次,获赠锦旗、表扬信79件。通过面对面走访企业,上门召开警企恳谈会80余场,征集安防需求和服务意见216条,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三是调解。我利用兼任社区副书记的有利条件,整合社区资源,推行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在建好社区“联调工作室”基础上,主动协调镇劳动、建设、企管等部门创新“网上联调室”,网上、网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余起,成功率达100%。

  包容式管理均等化服务流动人口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戚墅堰分局潞城派出所民警 刘祖明

  我所在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面积4.5平方公里,有23个自然村、1个安置小区、153家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3537人,暂住人口5323人。私房出租户占社区总户数的33%,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60%。多年来,我对流动人口坚持服务、管理、关爱并重,念好精细、精巧、精心“三精”要诀,努力使流动人口在我们这里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精细:以房管人,推行出租房屋分级分色管理。一是细化标准。2009年起,我梳理列出影响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的六大类15项因素。以10分为基本分,设定相应分值,逐户调查,逐项打分。根据相应分值,确定为“严管户”、“关注户”、“放心户”、“先进户”,对应标明红色、黄色、绿色和星级标志。实行日常分类管理、每季积分评定、年度评选奖惩。二是入库上图。实现“查房知人、查人知房,以房找人、以人找房”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以出租房屋为单元,走家入户,采集信息。从当初手工绘图,到照相拍摄,再到现在依托省公安厅“大平台”、市局“警用地理平台”和“人房图关联”系统,全面采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图像“三实”信息。做好流动人口源头信息的采集、录入、比对和标注、维护、更新工作。三是信息服务。对出租房屋分级分色情况,通过村口宣传牌、村务公开栏、警务室公示和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社区民警QQ群,发布信息,广而告之。既促使房东自觉配合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更保障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二、精巧:整合资源,创建流动人口“零犯罪”社区。一是整合警务资源。实行“社区警务、巡逻防范、先期处警”三位一体勤务模式,与治安、巡防民警互动联勤,协同做好社区基础工作。通过把办理的每一张暂住证亲手送到流动人口的手上,我能认识其中90%的人,并叫出他们的姓名,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多年来,辖区内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无一人犯罪。二是整合信息资源。我定期采集企业用工、购房、房屋租赁、会员卡等源头信息,及时录入公安信息系统。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成立新市民义务巡逻队,整合流动人口中的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巡防。组建“祖明”和谐志愿者服务队,整合地方商会等各方力量,以流动人口为服务重点,协助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制宣传教育、权益保护等工作。

   三、精心:平等对待,实行公安机关无差别服务。一是排忧。通过日常入户调查走访,第一时间掌握并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安居就业、孩子入学、劳资纠纷等后顾之忧。二是融合。对外来创业者,帮助他们找厂房,协调办理证照,协助解决企业、民工、村民间的矛盾,促进企业落户、发展,促进本地村民就业。在社区警务室设立“民工活动室”,购买各类书籍1000余册,订阅报刊15份。通过网络与流动人口互动交流,由先“入户”后“入心”转变为先“入心”后“入户”,实现“进得了门、交得了心、办得了事”。三是关爱。对16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儿童,全覆盖采集信息,实行内外流转共享,策划并实施法制进校园、警营开放日、结“穷亲”等系列活动,使流动儿童享受“无差别”对待。

    老关和小顾的社区警务之路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南大街派出所民警 关荣坤 顾燕

  老关:我叫关荣坤,今年59岁,在派出所当了33年社区民警,大家都叫我“老关”。

  小顾:我叫顾燕,今年26岁,从事社区警务工作还不到3年,大家都叫我“小顾”。

  老关:33年来,我一直沉在社区,熟悉社区里的人和事,熟悉社区的街道里弄。社区大多是江南老民居,房屋挨着房屋,院子连着院子。我曾经用了6个月时间走完了辖区内3820户人家,对哪家有后门,哪家有窗户通道,甚至连谁的绰号都知道。

  小顾:记得刚上班的时候,看师傅总爱夹着一本老厚的户口底册,走社区、做记录,我觉得他太费劲。可是一次寻常的走访却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天,师傅让我独自与辖区某超市负责人联系采集超市员工和会员的信息,没想到对方任凭我怎么解释,只有一句话:“我不认识你,凭什么相信你?”师傅回来后,我很委屈地说出这件事。师傅笑笑,指着院子里的盆栽杜鹃说:“你看看,这花不接地气,就不如马路边的长得好吧。”从那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指标,每天至少走访10户居民、10家商铺,在走访中我使用配发的警务通上网本,及时采集基础数据,及时浏览网上警情,还给每个居民准备了见面礼。

  老关:这我知道,一张印有你照片的名片,一本漫画版的防范小册子,一份社区安全感满意度调查问卷,还有一个真诚的微笑,居民们看了都说“好”。

  小顾:我这些都是跟您学的,入户走访不光要采集信息,更要倾听居民声音,展示服务诚意,让社区居民记得,他们的片警叫小顾。情感交流是建立警民信任的基础,如今,辖区里商户和顾客发生纠纷会第一时间找我帮忙。

  老关:只要踏踏实实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居民就一定会拥护我们、支持我们。

  小顾:随着信息化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全面应用,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当年,师傅跟进有些慢,自然心里着急,听师兄师姐说,师傅经常主动请教他们。虽然学得吃力但很用心,每天下了班还在电脑前练打字,从当年的“一指禅”变成了现在的“五指翻飞”。

  老关:现在,我已养成了“上班先开机、工作必上网”的习惯。每天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警务平台查看社区警情,及时回访当事人,并会同巡逻队针对易发案部位加强巡逻防范。

  小顾:我跟着师傅学,学着师傅干,自创商户分色防范法,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及空间关联功能,显示多发案商户情况。我还开通“飞天小女警”微博,建了“平安街区”QQ群,组织“商户守望联盟”,通过网络发布预警提醒和防范提示。别看师傅59岁了,他不仅好学,还是个潮人。他也建立了境外人员服务飞信平台。现在,社区内40位外籍人员每次出入境都会短信告诉他,跟师傅成了“跨国好朋友”。当博客日益成为沟通交流的新渠道时,师傅也在常州中吴网开了“老关博客”,通过网络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及时对多发案件发出预警,开展网上恳谈,成了警民互动的“窗口”。

  在师傅身上我学到了传统的群众路线不能丢,群众永远是我们社区工作最坚实的依靠,信息化手段更是让我们的社区工作如鱼得水,让我们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 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 孟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