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井冈山之恋
作者:刘飞飞   发布时间:2012-07-06 14:18:09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自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我有幸来到井冈山,接受了一次系统的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几天的实地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烈士陵园  缅怀革命烈士

    我们首先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并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当年就是在这里,无数的有志青年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撒热血,最终壮烈牺牲。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烈士纪念碑碑林,我们看到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气势恢宏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的那密集的枪声、嘹亮的号角和震天的呐喊声,使我们倍受鼓舞,热血沸腾。

    革命博物馆  接受红色教育

    出了烈士陵园后,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于1959年建成开放,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60件,复制品2000多件。其中的珍贵文物有当年毛主席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等,真实的反映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导游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井冈山革命的斗争历史,听到革命先烈面对牺牲而不曾退却或者屈服投降时,心中总会肃然起敬,对革命先烈充满了敬佩之情。看着博物馆陈列的图片和实物,我们仿佛身处当年的硝烟战场上,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年代,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与无数革命同志一起,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最终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几亿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

    黄洋界  重温革命斗争岁月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黄洋界。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仅以两个连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之势与敌决战。他们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与国民党军四个团的兵力展开了多次殊死的血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天下午四时,红军战士把从前缴获后在井冈山红军修理厂修理的一门敌军的迫击炮抬到黄洋界上,向敌军发射了三发炮弹。第三发炮弹正好在敌军的指挥所附近爆炸。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便逃之夭夭。十几天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在得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一著名诗篇。

    之后我们还陆续参观了红军造币厂、“小井”医院等革命旧居旧址,品尝了当地有名的红米饭、南瓜汤及秋茄子,红米饭里咀嚼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斗争,亲身体会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几天的参观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在回程的车上,我思绪万千。井冈山之行让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经历了一次红色洗礼,让我坚定了信念,倍受鼓舞。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遥望五百里井冈,《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诗句在我心中迸发。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无往而不胜的力量!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