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睿智庭长”二三事
——记崇仁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戴幼松
作者:梅雪笑   发布时间:2012-02-17 15:23:11


    2010年刚分至立案庭,庭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脸庞红润,嗓音浑厚、身板结实,语气诚恳,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很斯文。后来了解到,庭长大名戴幼松,1970年生,农业、法律双本科学历,之前还是个农艺师,1995年考录江西省崇仁县法院后,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委会委员、行政庭庭长,自2007年任立案庭庭长到现在,一干就是5年。

    与戴庭长共事的二年中,其人其事使我对其常怀敬佩、感叹之情。

    新兵“工具书”、送达“活地图”

    我和小刘都是新录用公务员,可谓工作经验不足,每当工作上遇到障碍,便向戴庭长请教,戴庭长在认真细致的解答了我们的疑问后,经常还会谨慎叮嘱我们相关的事项,我和小刘常笑说,嘿,庭长就是咱们的工具书!

    崇仁县是抚州市所辖大县,地广人多,立案庭专司诉讼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开展送达工作,纸地图在这没用,得用 “活地图”。 戴庭长就是那“活地图”,各乡各镇各村的东西南北地理位置已完全印在他的脑海里,一次次的驱车下乡送达,其熟门熟路的带领令我佩服不已,但令我更为惊叹的是他的“人脉”之广,几乎崇仁各乡镇的基层组织人员都与他关系相当熟稔。原来,要完成送达工作,除了地理位置熟悉还远远不够,还要与当地的基层组织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送达的时候,才可谓是真正的“熟门熟路”,同时还能及时了解被送达人的具体信息,不至于“白跑一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庭长的送达小“攻略”

    一次我们下乡到孙坊乡某村向一个叫孙某的当事人送达应诉材料,原告坚称孙某就在家中,但就是行踪不定,有故意躲避的意思,挺难找。那天偏巧平时带路的司法所小张去外地了,我们只好亲自上门了,到了村子口遇上了一个小伙子,戴庭长马上向他打听:“孙猴子呢?”,我心里不禁嘀咕,戴庭长难道认识孙某吗?“你说猴子啊,刚他不是在他叔叔家玩牌吗?”,小伙子脱口而出“他叔那屋在哪呢!”,“那红屋顶的就是”, 小伙子指着一栋楼房。

    结果,那天孙某被我们“逮”个正着,不服气地边签收应收材料,嘴里还嘟哝着“谁这么多事敢给法院的人指路。”回来的路上,戴庭长嘿嘿一笑,给我解惑道:“我哪认识他哟,是原告无意中说起,和孙某关系铁的,都喊他‘孙猴子’,所以我向人这么打听,准能找到他。看来,咱们庭长还挺“狡猾”的!

    “清官细断家务事”

    一天,立案大厅来了一对要求离婚的夫妻,妻子表示无法与丈夫共同生活下去,要求离婚。夫妻俩一直在激烈的争吵,一细听,却都是一些陈年往事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只听丈夫张某叫道:“我和老同学聚会,不就是怕你担心我喝多酒不让我去,才骗你说去外地的,不是已经解释清楚了吗?怎么还提!”妻子李某愤然道“我不会相信你了,你一直就在骗我!”“我又骗你什么了?”“你自己干什么,心里清楚!我没法和你过了!”戴庭长恰巧进门,看到这一幕,马上笑盈盈的将妻子李某请进调解室,一番细问起来。原来妻子李某怀疑丈夫张某有外遇,起因是李某发现丈夫的最近经常与一个叫胡志芳的女人互发约会的信息,每次都是“老地方见”四字短信。联想起一些往事,妻子李某对丈夫张某已经失去了信任。接着丈夫张某也被请进了调解室,戴庭长让张某直面此事给个说法。

    张某听后,顿足道:“就为这事,你咋不早说,胡志芳是我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刚从外地回来,最近我们是经常相约‘老地方’酒店喝酒聊天,可他是个男的!”嫌隙一解开,妻子李某破涕为笑,接着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后来我疑惑的问戴庭长,吵得那么凶的一对夫妻,你怎么有把握将他们庭前化解了,戴庭长又嘿嘿一笑道:“凭我多年的经验,互相不理或心平气和的来到法院离婚的,其实更难调解和好,来到这里还这么能吵的,一般都是双方存在误解的,夫妻感情并未完全破裂。只要咱们细心帮他们找出问题在哪就好办了。”听到这一席话,我认真思索了一下,不禁连连点头称是,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说来惭愧,刚来立案庭工作的我常常不是粗心大意,就是经常纪律意识不严。一天,行政庭庭长和书记员风风火火来到立案庭找戴庭长核实传票。原来,定于今天开庭的原告并未到庭参加诉讼,当电话告知原告将要下达撤诉的裁定时,原告立即赶到法院,出示传票后,并与被告的传票一对照,两张传票日期竟然不一致,原告的传票开庭时间竟晚了十天。一看笔迹,就知道两张传票出自我手,但戴庭长默默的处理完善后事宜,之后有关这件事一句话也没提过。当时的我既害怕又希望庭长责骂我,经过这次教训,每次送达传票我都格外小心,几经对照,不敢有半点马虎。

    我的岗位主要是在立案信访窗口,有一次午休睡过头,一看钟竟然已经3点了,当我急急忙忙去开大厅的门时,只见戴庭长已经在我的座位上正在接待一位来访群众。当时的我羞愧难当,事后戴庭长又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自此,我时刻惕励自己。

    你看,戴庭长的“无声管理”是不是比一些“雷霆管理”更有“无声胜有声”之妙效。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