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陪领导多、下基层少”能不能换个位?
作者:汶金让   发布时间:2011-11-23 16:03:02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组成课题组,从去年开始展开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出了我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县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工作方式及特点,正是造成干群疏离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把手”每天工作11小时,职位越高陪领导时间越长,县级干部会议多,走基层少。(新京报11月22日消息)

    不愧为社科院,把脉很准,这一研究结论十分符合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场的实际情况。这么多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快速发展,在带给我们高速增长的GDP和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井喷般的官员腐败、“金钱万能”和“道德滑坡”!我们的人民公仆与自己的“主人”越来越疏远,越来越高高在上,越来越唯上不唯下。在一些地方,由于上访和拆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干群紧张,虽说不上是怨声载道,恐怕也是民怨沸腾了!

    造成干群关系疏远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各级干部“陪领导多下基层少”,这也是当前我们行政机关工作效率低的根本症结。它就像一个怪圈,作为一名领导,只要你走进官场,便会走不出这一“官场规律”!检查多、会议多,务虚多,务实少,“不打粮食”的事情多,“打粮食”的事情少,整天吃吃喝喝,忙忙碌碌,工作时间并不少,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时间少,招待领导,迎来送往应酬的事情多!

    一把手每天工作11个小时,是因为权力太集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领导拍板定案,而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等其首肯。这也是许多不民主的“官场潜规则”使然,下边的人手中没有权力,肩上没有责任,所以只能把所有的事情推到决策者手中,自己乐个“无权一身轻”。而陪同来自各方的领导参观、视察、检查、汇报,成为一把手的主要任务,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官场秘诀是,上级领导陪好了,“印象”建立好了,你的工作才算真正干好了,因为评价你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就在领导的头脑中,他说你干得好才是真好,他说你不行就是不行,你的职位升迁和调动全在领导的手心中,而人民群众在这一问题上一般是没有发言权的!

    “乌纱下边没笨人”,所有的领导都心里清楚,陪好上级领导才是作官的关键,“只唯上不唯下”已成为我们的官场铁律!

    重视领导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参加好领导主持召开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并要作好笔记。不管会议重要与否,不管下去你贯彻落实得怎样,开会时坚决不能迟到,会议再长也不能睡觉,否则就是对领导不尊重,这是开会之大忌,有的人麻痹大意以至于因此而丢掉官帽或耽误前程,得不偿失。

    人生很短暂,而时间更有限。陪领导,参加会议的时间多了,下基层,接待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的时间肯定就少了。这样“恶性循环”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我们的上级官员掌握的永远是汇报来的“二手信息”,是“虚假数字”,是“报喜不报忧”,是隐瞒真相,是歁上瞒下!靠这样的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肯定是不切实际的,是远离群众的,是“鼠目寸光”的!因为,我们忘记了共产党人最根本最传统的奋斗原则,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

    不信你可以自己去试试,找领导反映情况,领导那儿永远有人,在候见的人中最多的是各级领导,而不是基层群众,能不能排上队,全看你的运气!在一个靠会议落实决策的国度里,再好的惠民良策也不会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如何评价领导为官一任的工作业绩,如何评价领导做官的清廉?我想在这一“谁说了算”的问题上,人民群众应当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期待,社科院的这一调查结果能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能不能让“陪领导多下基层少”的中国特色调换个顺序?这样,才符合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基层民众才会感到满意!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朴冬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