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骨坡抬工号子
作者:邓飞 发布时间:2011-07-15 15:03:31
《龙骨坡抬工号子》这一文化宝库中的“广陵散”,已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蕴含了重庆巫山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经历了在劳动中产生音乐,并演变成独立存在的民间音乐形式,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巫山县庙宇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先民们为了生存而大兴土木,建房造屋,架桥铺路,特别是在大型的木材、石料等建材搬运方面须由众多男性青壮年以集体力量担负,这就形成了抬工群体,久而久之产生了众多的帮组体系,所以又称“抬帮号子”。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抬工们通过吼唱号子,缓解劳动疲劳,加强劳动纪律,抒发劳动情感,使集体步力合一,感到轻松协调。 《龙骨坡抬工号子》根据音乐的节奏不同分为“快腿号子”和“慢腿号子”。当路面平直宽阔,较好上腿时采用快腿号子,如《啄啄号子》、《倒采茶》等,歌词风趣幽默,曲调欢快高亢;当行至崎岖山路,遇上陡滑的路况时则采用慢腿号子,如《哟嗬号子》,采用问答方式,前后统一,歌词以报数途中遭遇的情况为主,旋律起伏不大。《龙骨坡抬工号子》的总体特点是: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曲词简单朴实。除领唱者在每句的开头稍有变化外,和者均采用同样的曲调以衬词伴和,待到终止时才把节奏拉长,戛然停顿,表示一段唱罢又起一段或宣布休息。 听!一群汉子抬着笨重的木材、石料,一路唱和,正在爬坡上坎、跨越路障向我们走来—— (领)前面龙抬头,(答)后面虎伸腰。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长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