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难忘的知青生活
作者:李永勤   发布时间:2011-07-08 10:57:11


知青重聚
知青重聚
    上个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大一部分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都有着近似相同的心路历程,都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境遇,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难忘的知青生活就象电影一样时常播放着酸甜苦辣的生活岁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在那轰轰烈烈的年代里,1977年9月7日,我高中刚毕业,肩负着家人的重(嘱)托,随着全楚雄城的知青,胸前佩戴大红花,从楚雄一中大操场出发,义无返顾踏上了下乡之路,我们被安排到云南省楚雄市富民镇枣子园村当知青。

    汽车顺着乡间公路将我们这批十六至十八岁的热血青年送到了枣子园。农村正值秋天,赶上秋收秋抢收抢种,烈日当头,一望无际稻谷金黄一片,在微风吹动下,卷起了金色稻浪,大家被眼前的丰收在望的情感动了。这是一个标准的知青户,我们作为77届楚雄卫生系统知青户,共六男六女,十二人组成了大集体户。和我们同处一村的还有楚雄卫生系统75届知青。男知青被分配到小学校旁边的平房居住,女知青却的老知青同处一栋楼,分南北两间各3人居住在老户下,居住环境一般,但很潮湿,以至于现在人们女知青都不同程度地落下了风湿病。在们居住的院落内还有上下两个院子,看上去还宽敞。隔壁是一位长期在枣子园村小学任教的小学老师居住。之后就是楚雄州人民医院下派的带队老师,指导我们熟悉枣子园村劳动环境和生存环境。这是一个依山旁水的自然村,我们居住的院落外,有村中大坝和坝旁公用马蹄井,大坝四周树木环绕,清新、秀丽,再往下就是一望无边的大片稻田了。当年由于扑灭血吸虫有功,此村树为全国防治血吸虫的标兵示范村。

    虽然我们当学生时就经常参加各种劳动如:挖防空洞、挖操场、到楚雄总站学工、在学校的“尹居屯”农场锻炼等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劳动锻炼才刚刚开始。伴随着《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的老歌,紧张的秋收开始了,秋天清晨六点多钟,我们用过了早餐,乘着清晨凉爽,早早地下田收割稻谷,知青们收割着金灿灿的稻浪,一天下来,脸晒红了,双手被稻尖割的一道道小口,又痒又痛,秋收艰苦的任务就是要将收割的稻谷运回。傍晚还要和村民一起收油菜、榨油。那是抢收进入了后期,劳动一直进行到下午一点多才收工吃饭,下午要干活到七点钟,这时早己是饥肠漉漉,知青年代总是感觉到吃不饱。晚上,大家感到都已经累散了全身的骨架似的。

    迎风雪严寒修理地球,顶烈日酷署洒青春热血,在他乡同吃一锅粥。下乡第一年,我和其他知青一样都享受有国家的政策补贴,每月八元钱,半斤油(第一年才有),买适量大米,我们将国家供应的大米买好后运送回家,沿着弯沿田间小道,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右肩被压的红肿起来,马上转到左肩上去,汗水湿透了全身,汗水浸着红肿的双肩更是火辣辣地痛,我知道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那时我是知青户长,要考虑大家正常的生活,知青大集体户其中一人要留守做饭,知青户的厨房设在男知青点,我们做钣要到离男知青点很远的地方马蹄井——挑水,晚饭后大家还要辛苦地栽菜、跳水浇知青户的菜园。时光过得很快,大家在浇菜水日同时也兴高采烈地到隔路的大沟里捉摸鱼虾和田鸡,作为知青户的补充菜肴。

    农业学大寨的光辉,照遍全国红彤彤一片。令我终生难忘的是那时知青与生产队社员同工却还要按劳动情况记学大寨公分。不论男女知青,从摘稗子到分水田栽秧,都是我们与村民同工同酬记大寨公分。知青户前是村晒场,晒场旁是村支书和村长、会计办公室,会计兼任记分员则更多时间在家办公。我们知青新户虽然和枣子园相片融洽,但村里还是对新来的知青严格教育,对新知青加以重担。对老知青认为他们已经教育好,煅炼得差不多了,把眼光放在重点教育帮助我们身上。为了防止我们少干活,硬是将村路这边离水源较远的烤烟地分配给我们知青户,那时每天10小时的劳动,挑水浇烤烟,红肿的双肩加劳累已经使我们无法动荡,知青的艰辛生活可见很艰苦。

    知青生活形态差异太大,我们属于插队知青。当知青户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集体户所有的事情要管理,要协调各种关系,与本村老户的关系,与邻村知青户的关系,与村民村干部,与办事处和富民镇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开支必须是很精,管好大家的生活,督促大家多苦工分,也要接待好大家来自四方登门拜访的知青朋友。我经历了到富民镇开全体干部会议的服务工作,随后又亲自参加镇上三级干部会议,有机会让我登上农村的政坛并勇跃发言,对知青生活和枣子园村管理建言献策。

    如流水一样自然,如土地一样扑实,知青劳动在田间地头。

    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苦中有乐,让你学会了不少农业知识,结识了众多农民朋友,冬天农闲时还采摘到了罕见的美丽大山茶花,也算是收益非浅,记得有一次我们知青还随着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让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电影,在全国上映。

    知青,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称号,也是一个让人无奈的代码,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段历史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过去,而对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以及知青的家庭那可是一段青春一段生命,一段永远被记忆叙传的史话。那时高考复习已经开始了,对于我们新到农村的知青,要适应繁重的劳动,又要适应高考,很多人无法适应。反而是老知青户的大哥、大姐们,因为到农村二年,很多人都已经作好了复习和准备离开农村思想准备,对高考已经作了充分的复习。但我们新知青,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很多人无法正常参加高考复习,我虽然考取云南民族大学,却而失去读名牌重点大学的机会,失去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我们却赢得了精神财富。

    对知青这一辈人来说,知青历史曾经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那个被称为“小上海”的男知青,确实感受到了边疆农村生活的劳累和辛苦。男知青被分配到外地砍树炼桉油,老知青据说去修理水库,冬天我们砍柴。时常要听生产队的广播召唤去开大会。我们被生活的车轮碾压,被社会的风雨吹打,被历史的烘炉锤炼,我们经历了许多苦难,也正是我们经历了苦难才体会到了生的不易,才知道了生命的如此宝贵,才让我们对那段往事刻骨铭心。

    知青生活是一位严厉的教师,知青生活是一道道难解的课题,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饿了我们将山上果园采摘回来的果子充饥。当我们的生活撞了南墙灰心丧气时,又是大家相互开导,集体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因为知青生活的锻炼,知青因为这个经历,使我们政治上更加成熟,这种成熟是财富,这种财富使我们享用终生。

    说知青道知青,千言万语难说清。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不会忘记我们知青的汗水、眼泪、鲜血和年轻的生命。浪漫的人生,火红的年代,青春的岁月,当知青的经历现在我们感到无怨无悔,感到自豪。我们是历史的幸存者,我们是那段将来可能被忘记的历史的见证人。

    难忘的岁月,苦难的历程,知青,知青,你是中华历史上不可重演的幸运星!那里没有你的地,却总让你想起,那里没有你的房,却总让你难忘!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长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