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歌调
作者:邓飞 发布时间:2011-07-07 14:38:15
夜歌,归属于山歌种类。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以故事传说、历史事件、劳动生活为创作素材,经过积累、提炼而成的颇具浓郁地方特色的“七字句”和“五七交错句”,并借助粗犷的旋律进行说唱,达到驱除疲劳、排遣寂寞和教育劝世的目的。
夜歌的草创目的仅限于驱除疲劳和排遣寂寞。其句式不甚严谨规整,可长可短。唱法除遵循一定的押韵规则并缀以“啊、吧、嘞、哟、呀、咿”等语助词外,在很大程度上颇具随意性。时值农作物挂果开穗或者成熟的季节,夜幕笼罩四野,农人们为了防止庄稼遭受野猪、猕猴等兽类的破坏或宿鸟偷食,便在田间地头搭设简易的窝棚静静守候。瑟瑟阴风扑面吹来,凄凄长啸划破夜空,令人不寒而栗,睡意净失。这时,守夜者就会亮开五音不全的嗓子,干吼着现场编造的散漫小调,以此壮胆提劲或赶走飞禽走兽。 “哎~那只狠心的獾猪(哟),你莫偷吃我的包谷坨!今生与你无怨仇,为何偷吃我的包谷坨?//哎~那只该死的野兔(哟),你莫糟蹋我的麦穗粒!今年收成不如意,各自顾惜各自命。//……” “对面山上(呀咿呀),走来一个俏妹子。俏妹长得好乖巧,辫子梳得长又长。惹得哥哥心发慌,青苗糟蹋忘吆羊!//对面山上(呀咿呀),走来一个俏妹子。两脚走得硬是忙,屁股甩得圆镗镗。哥在这山痴望她,别提心中多想她!//……” “牛郎本是放牛娃(哟),织女纺着锦绣纱。今生不能白头老(嘞),鹊桥把她去相绕。你说可怜不可怜?//牛郎虽是放牛娃(哟),织女依旧纺锦纱。今生不能手相牵(嘞),全赖王母娘娘从中阻。你说可恨不可恨?//……” 后来,经过多辈人不断地推敲斟酌,去粗取精,夜歌在形式上逐步趋向工稳齐整、明白晓畅,句式平仄起伏、抑扬顿挫,唱腔犹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这一时期的夜歌,更多的是以“七字句”和“五七交错句”为主,以追求教育劝世的理念,达到推崇善举、羁束诸恶的目的。 当值黑夜降临,大人坐在院坝上教育小孩,从小要行善积德,广积善源,切忌为非作歹,防止因果报应,于是就用“七字句”唱出《玉历至宝抄劝世》(清光绪十六年季秋下浣合肥李经述撰)中的“欲除苦厄之善法”,劝诫其“扬善弃恶”;当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之时,便以“五七交错句”唱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学堂相识、山伯上门求爱到山伯回家生病、阴间成亲的全过程”,其中尤以“十劝酒”奉为经典,教人如何解读爱情的玄妙,或者超越传说本身去体会天地之间爱情的巨大力量,或者融入凄恻哀惋的故事情节去聆听强人所难的爱情悲歌。人们为什么要用歌词唱出来呢?其好处在于瞬时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且为人易记,经久耐味,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欲除苦厄之善法”中列举了“善举”与“诸恶”的行为。例如,“祸福无门惟人招,善恶报应如影随;且听我把善恶报,善恶之义要记明。//乐人之善悯人凶,济人之急救人危;见人之得如己得,见人之失如己失。//慈心于人忠孝悌,是道则进非道退;遏恶扬善广提倡,受辱不怨宠无惊。//……敏事慎言立人品,弃邪归正走明途;复思君子之九思,再畏圣人之三畏。//不分贵贱广交友,立身扬名为万世;杜绝奸狂交中正,化险为夷承孔训。//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教化后人多善行,攻邪崇正护天道。”——用不押韵的七字句把这节唱出来,每四句成段,句子与节奏之间大致遵循这样的规律:得得哐哐得得哐,(连唱)得得哐哐得哐旗;(稍停,舒缓,重复)得得哐哐得得哐,(连唱)得得哐哐得哐旗。 “十劝酒”,用五七交错句平仄相间唱出,并以相同的韵律反复歌唱;十二句成段,每句后一个字大致押韵,并在一段的最末一句缀以“哟、呢、吧、啊”等语助词。概括为:一平二仄(慢慢过渡),三平四仄(节奏加快),五平六仄(节奏放慢。第六句最后一字用颤音);七平八仄(稍微停顿,换气。第八句最后一字用颤音),第九句、十句与第十一句、十二句前两句为平调,后两句为仄调,两句与两句之间节奏连续,一气呵成;最末一句唱完后缀以语助词。下面,摘录几段,供大家学唱: “斟上一杯酒,奉与梁兄手;我劝梁兄莫担忧,宽心尝一口。山伯把杯举,未曾端拢去;眼泪滴在酒杯里,放下酒不吃。山伯叫贤弟,美酒我不吃;思前想后不如意,死也只为你。//二杯酒儿斟,梁兄你且听;姻缘本是前生定,何必泪淋淋。那年回家转,两眼都望穿;口叫梁兄莫埋怨,如今悔不转。梁兄听奴明,全然不聪明;世上只有藤缠树,未得树缠藤。//三杯酒斟起,梁兄莫着急;手上摘下金戒指,梁兄你戴起。戒指扭两扭,奉与梁兄手;此处无鱼别下钓,只管常来走。梁兄莫乱想,发愤读文章;皇王择选中皇榜,何愁美娇娘。//……” 直到今天,人们除开借用《玉》、《梁》中的段落外,还将《三国演义》、《封神榜》、《天仙配》等作品以及劳动生活作为创作“夜歌”的内容,在此不作赘述。 当今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夜歌”,与过去的“夜歌”相比,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韵律上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区别只限于唱夜歌的载体、目的和作用有所不同。当今的“夜歌”,就是逢农村死人以后,活人为其坐夜守灵时所伴随的一种定式唱腔;与锣鼓敲打起落相结合,达到烘托现场热闹气氛或者打发漫漫长夜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它以往的教育劝世的作用。 笔者草写《夜歌调》,旨在希望有关部门能将散落民间的山歌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夜歌的教育劝世功能永久传承。其实,继承和深挖传统艺术的精髓很有必要。借用某位专家的话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不可分割,不能以牺牲传统艺术为代价盲目跟风现代艺术。”因为,传统艺术才是文化生存的“根”,才是文化发展的“魂”。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