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苦难的揭示 坚强的追寻
——观电影《唐山大地震》有感
作者:许一新   发布时间:2011-01-12 10:02:09


    据报道,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6亿元人民币。一部中国制造的电影能如此吸引观众,近年来实属罕见。

    电影开头只见蜻蜓四起、黑云压城、蓝光闪烁、地动山摇、绝望呼号,力求还原真实的地震场景,引出了一个普通家庭生离死别、揪心断肠的故事,让观众在泪水中去感受苦难和坚强,从中得到人性的启迪。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方大强为保护妻子李元妮被震裂倒塌的墙体砸死,一对龙凤胎儿女被同一块楼板死死地压在两头,无论想救哪一个,必定要放弃另一个,顷刻间,让孩子的母亲李元妮作出悲痛欲绝的抉择,头脑清醒的姐姐方登听到母亲选择了弟弟方达的声音。此刻影片给人一个巨大的悬念:震后的元妮将怎样抚养独臂儿子,能否坚强地活下去?而侥幸劫后余生的方登被赴唐山救灾的解放军王德清夫妇领养后,能否走出母亲覆盖在她身上的阴影?这就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情节主轴,随着情节真切自然的叙述,调动了观众按照各自生活的体验去寻求心中的答案。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元妮经常唠叨的一句话。然而,这位惨遭亡夫弃女的母亲,怀着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对女儿的无比愧疚,选择了担当与坚守。她历经磨难、含辛茹苦地将儿子带大成人,使其能在社会上立足;她拒绝儿子为其买新房,宁愿一辈子住在破旧低矮的小屋里“守着”丈夫,心里已装不下别人。

    32年后,元妮跪对着重逢的女儿表达了她的愧疚,最终元妮心灵得到了抚慰,家庭得到了安宁。在影片淋漓尽致地渲染中,血脉相连的亲情在这位质朴、真诚、自强、坚韧的母亲身上得到了历练和升华,引导观众从灾难的悲情中走出,转为对灾难之后的思考。

    “守着心里废墟在过日子”的方登的形象,在影片中同样感人至深。解放军王德清夫妇收养了她,对这个孤苦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真心和爱,给她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陪她上学,带她到集体食堂吃饭,帮她按穴位消除头疼,尊重她的考学意愿,无微不至地关爱为她筑起了一道人性的护栏。而方登始终难以原谅和理解母亲“见死不救”的做法,封闭心灵,走不出那恶魔似的灾难阴影,即便考上了杭州医大也疏远着养父母,直至听到养母在临终前对她说的一席出自肺腑的话语、拿到养母交给她的一张存折和一块手表时,她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存在,流出了感恩之泪。

    在以后的生活中,方登在一次次地磨难中坚强求生。她试图忘记唐山、忘记生母,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常使她沉浸于梦中,与父母弟弟难舍难分。当32年前的悲剧又一次在汶川发生,自愿加入救援队的方登在抗震救灾现场,目睹了一位年轻母亲答应救援队员给她女儿截肢的惨状时,她仿佛看到了当年母亲同样悲伤绝望的神情,开始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当她与母亲重逢在墓地,看到自己的墓穴中满是母亲整齐摆放的上学课本时,她再也忍不住扑向了母亲。“对不起”的呼喊穿透了观众的心灵,一个从经历灾难、逃避灾难到战胜灾难,由生命的弱者通过战胜自我成为生命强者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真善美的人性光芒在这对母女的身上得到了和绽放。

    地震灾害摧毁的家园可以重建,然而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如何愈合?影片正是试图从多个角度通过母女、姐弟震后天各一方的心路历程,揭示出普通百姓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道德良知,折射出人的生命词典里应当包含着的宽恕、感恩、包容和珍爱的词汇,于是,影片便有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

    在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痛苦和磨难均难以预料也无法摆脱,但重要的是否能勇敢地面对、坚强地站立。这种勇敢和坚强体现出我们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知。只有超越了这些痛苦和磨难,平和了心态,或许就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丽,就会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从这点上说,影片也极具现实意义,这也许是《唐山大地震》能够引起观众认同的一个缘由吧。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

 



来源: 上海法院网
责任编辑: 穆舫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