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高院大门,第一次向社会公众敞开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侧记 发布时间:2011-01-07 11:25:39
大门,第一次向社会公众敞开 大门,第一次向社会公众敞开 1月6日,30位特殊的客人走进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大门,受邀参加省法院首个“公众开放日”活动。他们有工人、大学生,有社区干部、新闻记者,还有五位来自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在省法院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他们参观了省法院的审判庭、文化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最后,还坐进审判委员会会议室,跟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剑民聊起天来。 农民工申沙娃激动地说:“原来法院离我们老百姓这么近,今天的经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如此规模的“公众开放日”,在河北省法院院史上,也属首次。 揭开法院神秘面纱 像申沙娃一样,很多人都是头一遭走进法院的门。来自南长街社区的王佳说,“我每天上班都从法院门口过,从没想到能够走进来看一看,今天才发现里面的工作人员都特别亲切,一点也不像想象的那样板着面孔。” 在一楼大厅,他们聚到一起认真听讲解员解说“千古萧萧燕赵风”的浮雕上中国最早的法官皋陶;一起行政案件正在开庭,大家悄无声息坐到旁听席上,听法官有条不紊地展开审理程序;当来到一个空着的审判庭时,几名群众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争着跑到审判座位上去照相,直到其他人都走了,还有一位农民工代表坐在那里模仿:“现在开庭!”足足过了一把瘾。 中新社的一名记者说:“这个活动让普通民众近距离认识了法院,对法院审判公开、沟通民意很有意义。” “法院原来是个文质彬彬的地方” 当来到图书馆时,很多参观者都被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住了。一位大学生惊呼:“比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还好。”又有一位女士指着门口“文化墙”上的那幅荷花图案说:“这就代表着法官出淤泥而不染的职业追求吧。” 很多人驻足在法院的一道道“文化长廊”前面,欣赏着丰富厚重的法律文化,啧啧称叹,“原来法院是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地方啊,在这里工作挺幸福的。” 近几年,河北法院的文化建设成为一大亮点,读书研究会、司法礼仪研究会相继成立,河北法院网成为法院联系社会的重要文化窗口,摄影、书法、歌舞戏曲协会更是让法院干警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原来法院是很先进的地方啊” 这是一名来自企业工人的感叹。他原本以为法院是刻板、落伍的地方。但是,当徜徉在先进的数字审判庭、视频会议室里,在LED电子显示屏前,所有的参观者都有点眼花缭乱。 大家了解到,目前省法院新建了2个视频会议室、2个数字化会议室、7个数字法庭和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审委会系统都已投入使用,数据带宽由原来的2兆拓至40兆,实现了对审判的同步监督和数据统计的自动提取。全省法院系统115个法院建成标准化数字法庭,七成以上法院开通视频会议系统和建起局域网,实现了高品质的音视频交流,便捷地进行远程会议、异地开庭、远程教育。 “向公众开放的力度还会加大”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大家坐在这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气氛非常活跃。 农民工申沙娃激动地说:“像我这样的农民工,以前总以为法院的门特别难进,我是连县里的法院都没去过,今天回去,我要告诉我的工友们,法院跟咱们平民老百姓是亲人,对咱们好勒。” 刘剑民笑着对他说,“你看咱们的法院前边有‘人民’两个字,人民性是法院的根本属性,法院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我们还特别注重对涉民生案件的审理呢,搞过好多次专项活动。” 一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刘剑民主任发问:“这样的公众开放是否会成为常态?” 刘剑民回答:“是的,开放程度还会加大,我们的公众开放活动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化。”(吴艳霞/文 丁力辛/图) 来源:
河北法院网
责任编辑:
佳山
|
|
|